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比喻事权不统一,令人无所适从。公元前655年,晋献公命令大夫士蒍在蒲、屈两地为他的两个儿子重耳和夷吾筑城。士蒍草草完事,夷吾向晋献公告状。为此,晋献公对士蒍进行批评。士蒍分辩道:“我还未听说家中未死人先哭一通,没有敌情就去筑城的事情。我修筑城池不好是不敬;而修好城池却为将来的敌人提供了保障,则是不忠。《诗经》上说:只有修德才能安定;只有团结群公子,才是可靠的长城。您如修德而又团结群公子,又何必要为他们筑城呢?如果修城,不出三两年,即会因内乱而对之用兵,又何必把城铸得那么牢固呢?”从朝中退出后,士蒍又编了一个顺口溜唱道:“狐皮大衣毛茸茸,一个晋国三个公,唉呀!我到底听谁的令。”

【出典】:

左传·僖公五年》:“初,晋侯使士蒍为二公子筑蒲与屈,不慎,置薪焉。夷吾诉之,公使让之。士蒍稽首而对曰:‘臣闻之,无丧而戚,忧必雠焉。无戎而城,雠必保焉。寇雠之保,又何慎焉。守官废命,不敬。固雠之保,不忠。失忠与敬,何以事君。《诗》云:‘怀德唯宁,宗子惟城。’君其修德而固宗子,何城如之。三年将寻师焉,焉用慎。’退而赋曰:‘狐裘尨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例句】:

唐·刘子玄《论史上萧至忠书》:“十羊九牧,直意难行;一国三公,适从焉在?” 唐·杜甫《草堂》:“义士皆痛愤,纪纲乱相逾;一国实三公,万人欲为鱼。”


猜你喜欢

  • 汉家飞将

    源见“飞将军”。指汉代飞将军李广。也借指猛将。唐刘禹锡《平蔡州》诗之二:“汉家飞将下天来,马棰一挥门洞开。”【词语汉家飞将】  成语:汉家飞将汉语大词典:汉家飞将

  • 庄周畏牺

    庄子用牺牛作譬,拒绝他人之聘的故事。《庄子.列御寇》:“或聘于庄子,庄子应其使曰:‘子见夫牺牛乎?衣以文绣,食以刍叔,及其牵而入于大庙,虽欲为孤犊,其可得乎?’”刍( ㄔㄨˊ chú 锄):喂牲口

  • 戏彩称觞

    源见“老莱娱亲”。谓穿着彩服向父母举酒祝寿。《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四三回回目:“试乡科文闱放榜,上母寿戏彩称觞。”

  • 和癖

    同“钱癖”。清 刘嗣琯《沁园春.金钱花》词:“自来和癖谁怜,算折得群芳胜得仙。”

  • 禀性难移

    一般指多年形成的习性无法改变,有时也形容不改变信仰,立场坚定。高获字敬公,汝南新息(今河南息县)人,少时游学京师,是光武帝刘秀的旧识。东汉初,他的老师欧阳歙犯法下狱,高获头戴铁冠,身着犯人受刑的斧锧,

  • 孟子好辩

    战国孟轲《孟子.滕文公下》:“公都子曰:‘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孟子曰:‘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我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詖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孟子认为当时“圣

  • 三年窥墙

    同“三年窥宋”。宋黄庭坚《戏答赵伯充劝莫学书及为席子泽解嘲》诗:“我醉欲眠便遣客,三年窥墙亦面壁。”偏正 在墙头偷看了三年。女子对男子的倾慕与追求。语本战国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嫣然一笑,惑阳城

  • 北邙山

    《后汉书.桓帝邓皇后纪》:“诏废后,送暴室,以忧死。立七年。葬于北邙。”《乐府诗集.新乐府词.北邙行》题解引晋.张协《登北邙赋》:“坟陇㟪叠,棋布星罗……壮汉氏之所营,望五陵之嵬峨。”北邙山,在今河南

  • 三言移曾母

    同“三至之谗”。宋陈师道《谢傅监》诗:“三言移曾母,投杼公何如?”

  • 针芥之投

    同“针芥相投”。清陈梦雷《绝交书》:“每探颐析微,穷极理性,罔间晨夕,自谓针芥之投,庶几终始也。”见“针芥相投”。【词语针芥之投】  成语:针芥之投汉语大词典:针芥之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