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一字连城

一字连城

一个字就价值连城,形容文字精妙。本于北魏元勰对高祖的赞誉。元勰,字彦和,献文帝的儿子,敏而好学,喜好属文,高祖时任司徒、太子太傅,与高祖君臣义重、兄弟情深。一日,高祖与侍臣升坐金墉城,看见堂后的梧桐和竹,高祖说:“凤凰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吃;现梧桐、修竹并茂,能引来凤凰吗?”勰说:“凤凰是有德而至,梧桐与竹哪能招来!”高祖笑了,说:“朕也没奢望它来。”日将落,高祖酒兴更酣,环视桐叶,吟道:“其桐其椅,其实离离,恺悌君子,莫不令仪。”并让黄门侍郎读群臣应诏诗,读到勰诗时,高祖为勰改了一个字,并说:“昔日祁奚荐子为官,天下却称赞他至为公道;现在我想称赞元勰的诗,才明白他的举荐果然不是出于私心啊!”勰听后,说:“蒙您神笔一改,才配得这赞誉。”高祖说:“朕虽雕琢了一个字,当誉的仍是玉的本体。”勰说:“臣闻《诗》三百,一言可蔽,今陛下虽赐一字,却价等连城。”

【出典】:

魏书》卷21《彭城王传》571、572页:“高祖与侍臣升金墉(yōng拥)城……因仰观桐叶之茂,曰:‘其桐其椅(木名。亦称山桐子),其实离离,恺悌君子,莫不令仪。今林下诸贤,足敷歌咏。’遂令黄门侍郎崔光读暮春群臣应诏诗。至勰诗,高祖乃为之改一字,曰:‘昔祁奚举子(祁奚,春秋晋人,为晋悼公中军尉,年老请退。公问可代者,荐其仇解狐,然将任之而狐死。又问,荐其子祁午。因有“外举不隐私,内举不隐子’之称),天下谓之至公,今见勰诗,始知中令之举非私也。’勰对曰:‘臣露此拙,方见圣朝之私,赖蒙神笔赐刊(改定),得有令誉。’高祖曰:‘虽琢一字,犹是玉之本体。’勰曰:‘臣闻《诗》三百,一言可蔽。今陛下赐刊一字,足以价等连城。’”


主谓 连城,指“连城璧”。指文字价值极高。语本《魏书·彭城王勰传》:“黄门侍郎崔光读暮春群臣应诏诗。至勰诗,高祖仍为之改一字……勰曰:‘臣闻《诗》三百,一言可蔽。今陛下赐刊一字,足以价值连城。’”△多用于描写文章的价值。


【词语一字连城】  成语:一字连城汉语词典:一字连城

猜你喜欢

  • 桑榆西靡

    参见:树西靡

  • 扫除诗书

    源见“焚书坑儒”。指秦始皇焚书,实行愚民政策。宋苏轼《石鼓歌》:“扫除诗书诵法律,投弃俎豆陈鞭杻。当年何人佐祖龙,上蔡公子牵黄狗。”

  • 貂尾

    源见“狗尾续貂”。指续写的劣作。清平步青《霞外攟屑.说稗》:“自弇州撰前书以毒荆川,冀雪戴天仇愤,而风行刊布,流祸百年……不知紫阳道人有何杀父之仇,亡国之恨,而为此貂尾也,徒为罪孽,自堕泥犁而已矣。”

  • 循陔

    源见“南陔”。喻孝养父母。唐颜真卿《河南府参军郭君神道碑铭》:“天宝五载,大夫总渡泸之师,繄君奉循陔之养。”清赵翼《〈陔馀丛考〉小引》:“余自黔西乞养归,问视之暇,仍理故业,日夕惟手一编,有所得辄札记

  • 鬼蜮伎俩

    源见“含沙射影”。喻暗中害人的卑劣手段。清 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下:“妖妇进资甚巨,而贪婪无厌,鬼蜮伎俩,愈出愈奇,真有令人发指者。”偏正 蜮,传说中在水里能含沙射人的怪物;鬼蜮:阴险害人之物。比喻用

  • 飞锡杖

    同“飞锡”。唐王维《过卢员外宅看饭僧共题》诗:“上人飞锡杖,檀越施金钱。”

  • 未知明年又在何处

    形容踪迹不定。语出宋.王禹偁《黄冈竹楼记》:“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清.陆以湉《冷庐杂识》卷三:“今年仍与鹭庭太史公同往扬州,未知明年又在何处?”

  • 月明林下美人来

    参见:罗浮梦

  • 岳阳三醉

    宋.范致明《岳阳风土记》:“岳阳楼上有吕先生留题云:‘朝游北越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三入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今不见当时墨迹,但有刻石耳。”元代马致远有杂剧《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吕岩,俗称吕

  • 羝乳

    《汉书.苏武传》:“〔匈奴〕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羝,公羊;乳,生子。汉代的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逼迫他投降,他不从,便把他放逐到北海无人的地方牧羊,等公羊产了乳才放他回汉。后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