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三户亡秦

三户亡秦

指范增引用楚南生的话对项梁说:楚国即使只剩下三户人家,灭亡秦国的还必定是楚人。后以此典形容抗暴复国的决心意志。战国末年,秦国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了统一全中国的秦朝。但秦朝统治残暴,民不聊生,激发陈胜、吴广起义后,各地纷纷举兵伐秦。范增(前277——前204年),居鄛(cháo巢,县治今安徽巢县西南)人,年已七十,一向住在家里,好出奇谋计策。他前去游说项梁道:“陈胜起义失败本是规律如此。但秦朝灭亡六国,楚国最没有过错。自从楚怀王到秦国一去不返,楚国人怀念他一直到如今,因此楚南公说:‘楚国即使只剩下三户人家,灭亡秦国的还必是楚人。’”此典又作“楚人三户”、“楚三户”、“三户”、“存三户”、“南翁三户”、“三户楚”、“三户英雄”。

【出典】:

史记》卷7《项羽本纪》300页:“居鄛人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计,往说项梁(楚国名将项燕之子)曰:‘陈胜败固当。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公元前299年,秦昭王约会楚怀王于武关〔今陕西丹凤附近〕,楚怀王被扣,挟以割地,他逃归不得,发病死),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战国时楚国阴阳家)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例句】:

唐·骆宾王《兵部奏姚州破贼露布》:“楚人三户,蜀郡五丁。气拥玄云,精贯白日。” 宋·苏轼《竹枝歌》:“三户亡秦信不虚,一朝兵起尽欢呼。” 宋·洪迈《容斋随笔·容斋四笔·魏冉罪大》:“诸侯由是不直秦,未及百年,三户亡秦之语遂验。” 宋·陆游《十月二十六日夜梦》:“南人孰谓不知兵,昔者亡秦楚三户!” 明·徐石麒《拂霓裳》:“西台哭罢,三户里,识遗贤。” 清·钱谦益《简侯研德并示记原》:“国殇何意存三户,家祭无忘告两河。” 清·钱谦益《佛水竞渡曲》之二:“何事南翁三户里,更无人吊楚怀王。” 清·黄遵宪《台湾行》:“亡秦者谁三户楚,何况闽粤百万户。” 清·徐倬《项王祠》:“故乡香火情何限,三户英雄气已多。”


主谓 三,形容数量之少。即使几户人家也可消灭秦国,形容有必胜的信心。语本《史记·项羽本纪》:“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柳亚子《四月二十五日》:“一成兴夏诛寒浞,~忆楚王。”△用于鼓励弱小抵抗强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典源】 《史记·项羽本纪》:“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计,往说项梁曰:‘陈胜败固当。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

【今译】 战国末年,秦国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秦朝。秦统治残暴,继陈胜吴广起义后,各地纷纷举兵伐秦。当时范增虽已年老,仍谋略奇远。他对楚人项梁说:“秦灭六国,楚最无辜。自从怀王入秦不得返国,楚人至今耿耿于怀,所以楚南公说:‘即便楚国只有几户人家,而推翻秦朝的一定是楚人。’”

【释义】后以此典形容抗暴复国的决心意志。

【典形】 楚人三户、楚三户、存三户、南翁三户、三户、三户楚、存三户、南翁三户、三户、三户楚、三户亡秦、三户英雄、无三户、故乡三户、亡秦三户、三户已亡。

【示例】

〔楚人三户〕 唐·骆宾王《兵部奏姚州破贼露布》:“楚人三户,蜀郡五丁。气拥玄云,精贯白日。”

〔楚三户〕 宋·陆游《十月二十六日夜梦》:“南人孰谓不知兵,昔者亡秦楚三户!”

〔存三户〕 清·钱谦益《简侯研德并示记原》:“国殇何意存三户,家祭无忘告两河。”

〔南翁三户〕 清·钱谦益《佛水竞渡曲》之二:“何事南翁三户里,更无人吊楚怀王。”

〔三户〕 明·徐石麒《拂霓裳》:“西台哭罢,三户里,识遗贤。”

〔三户楚〕 清·黄遵宪《台湾行》:“亡秦者谁三户楚,何况闽粤百万户。”

〔三户亡秦〕 宋·苏轼《竹枝歌》:“三户亡秦信不虚,一朝兵起尽欢呼。”

〔三户英雄〕 清·徐倬《项王祠》:“故乡香火情何限,三户英雄气已多。”


【词语三户亡秦】  成语:三户亡秦汉语词典:三户亡秦

猜你喜欢

  • 挟妓东山

    同“东山携妓”。清袁枚《卮言》诗之三:“谢安游江左,挟妓东山东。”

  • 黄石老

    同“黄石公”。唐李白《赠饶阳张司户燧》诗:“愧非黄石老,安识子房贤?”唐杜牧《题永崇西平王宅太尉愬院六韵》:“授符黄石老,学剑白猿翁。”【词语黄石老】   汉语大词典:黄石老

  • 御侮

    抵御外侮。《诗.大雅.绵》:“予曰有御侮。”又《小雅.常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阋( ㄒㄧˋ xì 隙):争吵。务:通“侮”。《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引作“外御其侮”。【词语御侮】   汉语

  • 忘言

    《庄子.大宗师》:“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谓坐忘。”又《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忘言,坐忘,都是庄子哲学思想中之精粹。即人处于自然状态中忘我的境界。后遂用以为高层次的思维

  • 七老会

    唐代白居易于会昌五年二月二十一日在洛阳白家履道宅和老年友人相会宴饮赋诗,其中白居易和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皆年过七十,故称“七老会”。白居易有诗记其事,题为:“胡、吉、郑、刘、卢、张等六贤

  • 求鹅炙

    参见:庾悦吝子鹅

  • 存而不论

    原指对某种事物只予承认而不加评论,后则泛指对某种事物或问题尚未调查清楚,暂时放置而不予处理。庄子认为,道没有界限,语言也没有固定的是非标准。所谓界限,一般是指左右、伦义、分辩、竞争八种,其实这种划分是

  • 门下化龙

    源见“李膺门”。称誉名人援引贤才。唐孟球《和主司王起》诗:“当年门下化龙成,今日余波进后生。”

  • 千里一曲

    《初学记》卷六引《河图》载:古传黄河源出昆仑山,河水九曲,一曲千里,流入渤海。《公羊传.文公十二年》:“曷为以水地?河曲疏矣,河千里而一曲也。”后借喻举止随便,不拘小节。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

  • 赋楼

    源见“玉楼受召”。婉称文人才士之死。明袁宏道《哭临漳令王子声》:“云何为而投阁?贺何为而赋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