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中流击楫

中流击楫

亦作“击楫中流”。中流:江河水流中间。楫:船桨。在江心击桨发誓。借喻光复山河,驱逐敌寇的雄心壮志。司马睿任命祖逖(事迹见前“闻鸡起舞”条)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率部北上,收复失地。船行至江中,祖逖以船桨敲击船帮发誓说:“我祖逖不能扫清中原而渡江回来,将象此大江一样!”辞色壮烈,部下也都十分激动。祖逖过江后,积极招募军队,铸造兵器。所过之处,军纪严明,受到人民欢迎,并趁匈奴贵族刘曜和羯族石勒互相攻击之机,屡败石勒,收复失地。但因东晋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对其不予支持。祖逖也忧忿而死,其扫清中原的志愿终未实现。

【出典】:

晋书》卷62《祖逖传》1695页:“帝乃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辞色壮烈,众皆慨叹。”

【例句】:

宋·张榘《安庆模·和孙霁》:“中流击楫酬壮志,此去君王高枕,应暗者,使万里尘清,谁逊周公瑾。” 宋·刘过《上金陵章侍郎二首》其一:“半面旌旗佳丽地,十州鼓角郁葱边。便当击楫中流誓,莫使鞭为祖逖先。” 宋·方岳《水调歌头·九日多景楼用吴侍郎韵》:“醉我一壶玉,了此十分秋。江涛还比当日,击楫渡中流。” 宋·文及翁《贺新郎·游西湖有感》:“簇乐红妆摇画舫,问中流击楫何人是?” 清·陈确《与吴裒仲书》:“忆壬辰春与仲木令兄往返钱塘,两人中流击楫,莫肯以千秋让人。” 谭嗣同《出潼关渡河》:“为趁斜阳渡,高吟击楫歌。”


偏正 中流,河流的中央;击,敲打;楫,桨。在江河的急流中用船桨拍打着流水。比喻志在恢复国土河山的气概。语出《晋书·祖逖传》:“(祖逖)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宋·张榘《安庆模·和孙霁》:“~酬初志,此去君王高枕,应暗者,使万里尘清,谁逊周公瑾。”△褒义。多用于描写对大事业表示壮志雄心方面。也作“击楫中流”、“中流击枻”。


【典源】《晋书·祖逖传》:“帝乃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招募。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辑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辞色壮烈,众皆慨叹。” 《世说新语·赏誉》“刘琨称祖车骑”条注引《晋阳秋》亦载,只有誓江事而无击楫事。

【今译】 东晋祖逖常以恢复中原为已任,向晋帝进言,晋帝任命他为奋威将军,给他粮食布匹,让他自己招募队伍,祖逖率自己的部属百余家北渡长江,在中流击打着船楫激昂慷慨地发誓道:“我祖逖如果不能恢复中原而再来回渡,有如大江!”众人无不为之感动。

【释义】 后以此典表现驱除敌虏,收复失地,立志报国的壮烈胸怀。

【典形】 渡江楫、横楫、击楫、击楫誓、击楫吟、誓江、誓流水、誓中流、中流鼓棹、中流击楫、中流誓、祖逖慷慨、祖楫、祖生楫、击楫中流、中流忆祖生、渡中流、击楫歌、击楫愁、击中流楫、中流鼓楫。

【示例】

〔渡江楫〕 宋·文天祥《正气歌》:“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横楫〕 明·陈子龙《伤春》之五:“祖逖思横楫,逢萌忆挂冠。”

〔击揖〕 元 · 汤式 《一枝花 · 言志》:“曳裾休叹,投笔空焦,题桥漫逞,击揖徒劳。”

〔击揖誓〕 宋·范成大《满江红·清江风帆甚快》:“击楫誓,空惊俗; 休拊髀,都生肉。”

〔誓江〕 宋·张孝祥《和沈教授子寿赋雪》之一:“岂无祖逖去誓江,已有辛毗来仗节。”

〔誓流水〕 唐·李白 《南奔书怀》:“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

〔誓中流〕 宋·范成大《次韵袁起岩提刑游金焦二山》:“别有英雄怀古意,他年击楫誓中流。”

〔中流鼓棹〕 清·杨潮观《大江西小姑送风》:“中流鼓棹谁同济? 蜗角蝇头名利。”

〔中流击楫〕 宋·文及翁《贺新凉·游西湖有感》:“簇乐红妆摇画舫,问中流击楫何人是?”

〔中流誓〕 宋·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

〔祖逖慷慨〕 北周 · 庾信《拟连珠》:“是以刘琨之英略,莫知自免; 祖逖慷慨,裁能渡河。”

〔祖楫〕 清·刘献廷《题宝相寺东壁》:“渡江思祖楫,卜宅忆掏篱。”

〔祖生楫〕 清·顾陈垿《饯敬亭上江西观察》:“愿为祖生楫,送君中流时。”


【词语中流击楫】  成语:中流击楫汉语词典:中流击楫

猜你喜欢

  • 兔守

    源见“守株待兔”。谓墨守经验不知变通。清 黄鷟来《壬午冬日归自娄水》诗:“行藏犹兔守,卷帙笑萤干。”

  • 声明

    源见“声明文物”。原谓声音与光彩,后以喻声教文明。南朝 齐谢朓《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文物共葳蕤,声明且葱蒨。”五代 李宏皋《溪州铜柱记》:“天人降止,备物在庭,方振声明,又当昭泰。”【词语声明】 

  • 千载一合

    见“千载一遇”。《汉书·王褒传》:“上下俱欲,欢然交欣,~,论说无疑。”【词语千载一合】  成语:千载一合汉语大词典:千载一合

  • 拔剑割雁

    《明史.孙炎传》:“孙炎为处州总制,时苗军作乱,炎被执,胁降,不屈。贼帅贺仁德以燖雁斗酒啖炎,炎拔剑割雁,且饮且骂,不屈而死。”〔燖:音xún,炖煮。啖:音dàn,(使)吃。〕孙炎“拔剑割雁,且饮且骂

  • 回天运斗

    犹言旋转乾坤。唐 张鼎《邺城引》:“荡海吞江制中国,回天运斗应南面。”见“回天倒日”。唐·张鼎《邺城引》:“荡海吞江制中国,~应南面。”【词语回天运斗】  成语:回天运斗汉语大词典:回天运斗

  • 临渴掘井

    比喻事到临头才想办法,为时已晚。春秋时,鲁国内乱时鲁昭公被迫出奔齐国。齐景公问他,您这么年轻,怎么会失掉自己的国家呢?鲁昭公回答道,我小的时候,许多人爱我,而我对他们不礼貌。许多人劝谏我,我又出于忌恨

  • 鳌鱼脱却金钩去,摆尾摇头再不回

    42` 鳌鱼:海中大龟。 宋元时熟语,表示一去不回。语出《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过了一宵,小娘子作别去了。正是:鳌鱼脱却金钩去,摆尾摇头再不回。”元.无名氏《隔江斗智》楔子:“急离江东趱路归,

  • 鲁酒薄而邯郸围

    《庄子.胠箧》:“鲁酒薄而邯郸围。”陆德明释文:“许慎注《淮南》云:‘楚会诸侯,鲁 赵俱献酒于楚王,鲁酒薄而赵酒厚。楚之主酒吏求酒于赵,赵不与。吏怒,乃以赵厚酒易鲁薄酒奏之。楚王以赵酒薄,故围邯郸也。

  • 陈蕃榻

    《后汉书.徐稚传》载:徐稚字孺子,乃南昌高士,为太守陈蕃所礼重。陈蕃在郡不接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稚离去就把榻悬挂起来。又《陈蕃传》载:陈蕃再迁为乐安太守,又特为郡人高洁之士周璆置一榻,去则悬之。后因

  • 数奇

    命运不好。数:命数。奇:( ㄐㄧ jī 基):与偶相对。古人迷信,认为命数成单不成双,命中注定不能偶合。《汉书.李广传》:“大将军阴受上指,以为李广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唐代颜师古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