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买椟还珠

买椟还珠

比喻舍本逐末,取舍失当。楚王问墨家后学田鸠,墨子学说是当今有名的一家学派,他们的实践活动很值得称道,可是他们讲的话,多不讲究辞令,这是为什么?田鸠回答道,楚国一个商人到郑国卖珍珠,用有香气的名贵的兰木雕刻成匣子,薰以桂椒等香料,用漂亮的玫瑰和翡翠色的羽毛装饰它,把珠子放在这样的匣子里。郑国人不识货,以高价买走匣子,而把珍珠还给楚国商人。这个人可以说是善于卖匣子,而不能说善于卖宝珠。现在说客讲话,都十分注意文辞,吸引得那些君主只顾欣赏文辞而不注意它的实际意义。墨子的学说,为的是将先圣、先贤治国道理教育世人,如果只注意文彩,那么人们只欣赏其文辞优美,而忘记了它的义理,这样,就是为文辞而影响了它的实用。这将遭到和楚国商人卖珠一样的命运啊!

【出典】: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王谓田鸠曰:‘墨子者,显学也,其身体则可,其言多不辩,何也?’曰:‘……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今世之谈也,皆道辩说文辞之言,人主览其文而忘有用。墨子之说,传先王之道,论圣人之言以宣告人。若辩其辞,则恐人怀其文,忘其直,以文害用也。此与楚人鬻珠,秦伯嫁女同类,故其言多不辩。”

【例句】:

宋·程颐《与方元宷手帖》:“今之治经者亦众矣,然而买椟还珠之弊,人人皆是。” 《元诗选》张养浩《云庄类稿·读诗有感自和诗之一》:“久知好瑟吹竽拙,每笑还珠买椟非。”


连动 椟,木匣子。把装珍珠的木匣买下,却把匣中的珍珠退还卖者。比喻舍本逐末,取舍不当。语本《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清·里人何求《闽都别记》:“庆云曰:‘君非郑人,有此~,舍正路而弗由也? 从今而后,还敢不敢如是!’”△贬义。多用于指处理事情。→舍本求末 主次颠倒 ↔钩玄提要。 也作“还珠买椟”。


【典源】《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今译】 楚国有人到郑国去卖宝珠,他用名贵的木兰做成木匣,木匣薰以桂、椒的香气,并用华美的玉石和翡翠羽毛装饰,然后将宝珠放入匣中。有个郑国人买下他的匣子,却把其中的宝珠退还给他。这个楚人可谓会卖匣子,而不可说会卖宝珠。

【释义】 后以此典比喻舍本逐末,去取失当。

【典形】 椟藏、椟中珠、故椟、买椟还珠。

【示例】

〔椟藏〕 宋·苏轼《生日王郎以诗见庆》:“但信椟藏终自售,岂知碗脱本无。”

〔椟中珠〕 清·史骐生《马怀》:“世人憎爱错,不卖椟中珠。”

〔故椟〕 宋·苏轼《明日南禅和诗不到》之二:“请归视故椟,静夜珠当返。”

〔买椟还珠〕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议对》:“楚珠鬻郑,为薰桂之椟,郑人买椟而还珠。”


【词语买椟还珠】  成语:买椟还珠汉语词典:买椟还珠

猜你喜欢

  • 居诸

    《诗经.邶风.柏舟》:“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唐.孔颖达疏:“居诸者,语助也。”《诗经》中有“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句,谓日月交替更迭。其中“居”和“诸”为语气助词。后以“居诸”代指日月或喻指光阴。唐.

  • 男大当娶,女大当聘

    见“男大须婚,女大须嫁”。老舍《骆驼祥子》14:“我这才是头一回……~。”【词语男大当娶,女大当聘】  成语:男大当娶,女大当聘

  • 题九日糕

    同“题糕字”。清袁枚《九月七日以真州萧美人点心馈丽川中丞蒙以诗谢敬答一章》:“风回似采三山药,芹献刚题九日糕。”【词语题九日糕】   汉语大词典:题九日糕

  • 骑长鲸

    同“骑鲸”。宋陆游《长歌行》:“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词语骑长鲸】   汉语大词典:骑长鲸

  • 色智

    自炫才智,见于形色。汉代刘向《说苑.杂言》:“孔子曰:‘……夫色智而有能者,小人也。’”【词语色智】   汉语大词典:色智

  • 南床

    《通典.职官六》:“(侍御史)食坐之南设横榻,谓之南床。殿中监察不得坐也,唯侍御坐焉。凡侍御史之例,不出累月而迁南省者,故号为南床。”唐代典章制度:侍御史食坐之南所设的床即叫南床。后遂用为侍御史之代称

  • 沉朱

    《艺文类聚》卷八六引《西京杂记》:“汉武修上林苑,群臣各献其果树,有合枝李、朱李、黄李、青房李、燕李、获李、沉朱李、浮素李。”后以“沉朱”指李。宋仲殊《西江月》词:“味过华林芳蒂,色兼阳井沉朱。”

  • 裹饭

    《庄子.大师宗》:“子舆与子桑友(子舆,春秋鲁曾参;子桑,春秋秦公孙枝),而霖雨十日。子舆曰:‘子桑殆病矣!’裹饭而往食之。至子桑之门,则若歌若哭(此指子桑),鼓琴曰:‘父邪!母邪!天乎!命乎!’有不

  • 管仲相齐

    《史记.管晏列传》:“已而鲍叔(注:即鲍叔牙)事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齐桓公立,管

  • 斩祛

    《左传.僖公五年》:“及难,公使寺人披伐蒲(注:公,指春秋晋献公。寺人,即宦官;披,人名,即勃鞮。蒲,晋地名,在今山西?县西北)。重耳曰:‘君父之命不校(注:校,抵抗)。’乃徇(注:当众宣示)曰:‘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