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买臣负薪

买臣负薪

朱买臣(?-前115年)字翁子。西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早年家境贫寒,喜好读书。家无田产,常以砍柴卖柴为生。他肩挑柴禾,沿街叫卖,边走边翻卷诗书,背诵朗读。他的妻子感到羞耻而离开了他。后朱买臣在50岁那年被汉武帝任命为会稽太守,不久又提升为主爵都尉,位列九卿。后遂以“买臣负薪”为典,咏人在未遇时劳力贫居的生活。

【出典】:

汉书》卷64下《朱买臣传》2791、2792、2794页:“朱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上拜买臣会稽太守。……征入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

【例句】:

晋·左思《咏史》:“买臣困采樵,伉俪不安宅。” 唐·李白《笑歌行》:“宁武子,朱买臣,扣角行歌背负薪。” 唐·韦应物《沣上西斋寄诸友》:“等陶辞小秩,效朱方负薪。” 唐·白居易《读史五首》之5:“买臣负薪日,妻亦弃如遗。” 唐·卢仝《感古四首》之四:“读书书史未润身,负薪辛苦胝生肘。” 唐·秦系《会稽山居寄薛播侍郎袁高给事高参舍人》:“宁知买臣困,犹负会稽樵。” 宋·陆游《幽居记今昔事》之9:“宁负翁之薪,耻售卞和玉。” 金·元好问《古意》之一:“四十有牧豕,五十有负薪。” 元·马致远《拨不断》:“子房鞋,买臣柴。屠沽乞食为僚宰,版筑躬耕有将才。” 明·高启《死亭湾》:“翁子昔未逢,妻去耻负薪;五十非晚贵,不能待终贵。” 清·吴伟业《过朱买臣墓》:“行年五十功名晚,何似空山长负薪。” 清·丘逢甲《村居书感》:“入传且栽元亮柳,行歌肯负买臣薪。”


【典源】《汉书·朱买臣传》:“朱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买臣笑曰:‘我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女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妻恚怒曰:‘如公等,终饿死沟中耳,何能富贵?’买臣不能留,即听去。其后,买臣独行歌道中,负薪墓间。”

【今译】 汉代朱买臣字翁子,家中贫穷,喜好读书,不谋产业,常上山砍柴,卖柴糊口,在担柴路上,一边走一边大声诵书。他妻子也背柴相随,反复阻止买臣不让他在路上歌诵。买臣反而唱得声音更大了,其妻觉得羞耻,要求离异。买臣笑着说:“我年五十要富贵,现在已四十多岁了,你苦了很久,等我富贵报答你。”妻子发怒说:“像你这样的,早晚会饿死,怎么能富贵?”买臣留不住她,只好听她走了。以后,买臣独自行歌路上,负薪墓间。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士人未发达之前,生活贫苦。

【典形】 负薪、困采樵、困负薪、买臣柴,买臣负薪、买臣薪、翁子薪,五十负薪、负薪长歌、行歌负薪、长歌负薪、负薪歌。

【示例】

〔负薪〕 唐·李白 《笑歌行》:“宁武子,朱买臣,叩角行歌背负薪。”

〔困采樵〕 晋·左思《咏史》之六:“买臣困采樵,伉俪不安宅。”

〔困负薪〕 南朝梁·何逊《赠族人秣陵兄弟》:“小子无学术,丁宁困负薪。”

〔买臣柴〕 元·马致远《拨不断》:“子房鞋,买臣柴,屠沽乞食为僚宰,版筑躬耕有将才。”

〔买臣负薪〕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时序》:“买臣负薪而衣锦,相如涤器而被绣。”

〔买臣薪〕 清 · 丘逢甲 《村居书感》:“入传且栽元亮柳,行歌肯负买臣薪。”

〔翁子薪〕 宋·陆游《幽居记今昔事》之九:“宁负翁子薪,耻售卞和玉。”

〔五十负薪〕 金·元好问《古意》之一:“四十有牧豕,五十有负薪。”


猜你喜欢

  • 扁舟访剡

    源见“访戴”。谓访友。宋李曾伯《沁园春.乔宾王有和再用韵》词:“正老怀梦想,扁舟访剡;壮图惭负,万里城并。”

  • 沧海横波

    同“沧海横流”。姚锡均《初春感怀》诗:“王尼身世休凭问,沧海横波故泫然。”

  • 绝妙好词

    同“绝妙好辞”。元张雨《满江红.玉簪》:“待使君绝妙好词成,须弹压。”见“绝妙好辞”。明·李昌祺《剪灯余话·田洙遇薛涛联句记》:“美人且读且笑曰:‘~,但两韵俱和则善矣。’”【词语绝妙好词】  成语:

  • 亦趋亦步

    同“亦步亦趋”。清章学诚《文史通义.言公下》:“兹及为矩为规,亦趋亦步。”见“亦步亦趋”。清·章学诚《文史通义·言公下》:“兹及为矩为规,~。”【词语亦趋亦步】  成语:亦趋亦步汉语大词典:亦趋亦步

  • 钓东海

    《庄子.外物》:“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五十犗以为饵,蹲乎会稽,投竿东海,旦旦而钓,期年不得鱼。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錎没而下,骛扬而奋鬐,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任公子得若鱼,离而腊之,

  • 谢兰燕桂

    源见“谢庭兰玉”、“五桂联芳”。称颂能光耀门庭的子弟。清 新广东武生《黄萧养回头》卷三:“将来长大成人,定是谢兰燕桂。”并列 谢兰,“谢庭兰玉”的省称;燕桂,指燕山窦氏五兄弟:窦仪及弟俨、侃、缗、僖。

  • 破觚斫雕

    源见“破觚为圜”。喻删繁杂而从简易,去华浮而尚质朴。宋欧阳修《贾谊不至公卿论》:“而文帝由代邸嗣汉位,天下初定,人心未集。方且破觚斫雕,衣绨履革,务率敦朴,推行恭俭。”并列 觚,棱角。斫,砍削。砍去棱

  • 小乔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孙)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时得乔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乔,瑜纳小乔。”小乔,又讹作“小桥”。三国时,乔公有二女,容貌出众,小乔是其次女,

  • 片言折狱

    《论语.颜渊》:“子曰:‘片言(即半言,一两句话)可以折狱(折,断,判断;狱,诉讼之事。)者,其由(春秋时鲁国人,名仲由,字子路,一字季路,他是孔子的学生)也与!’子路无宿诺(宿诺,以前许下的诺言;无

  • 滥尸

    源见“滥竽充数”、“尸位素餐”。自谦才弱滥居官位。北周庾信《哀江南赋》:“谬掌卫于中军,滥尸丞于御史。”亦指居其位而未尽其责。宋欧阳修《国学试策第三道》:“贤者旌之以劝善,不贤者罚之以去恶,则列职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