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五马渡江

五马渡江

晋书.元帝纪》:“太安(晋惠帝年号)之际,童谣云:‘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王室沦覆,帝(指琅琊王司马睿,后即位,即晋元帝)与西阳(西阳王司马羕)、汝南(汝南王司马祐)、南顿(南顿王司马宗)、彭城(彭城王司马绎)五王获济,而帝竟登大位焉。”此事又见《晋书.五行志》、《艺文类聚》卷十三引《晋阳秋》。

晋帝宗族姓司马,故五王称五马。古人迷信,旧史认为晋时这首童谣,是永嘉中五王南奔渡江,司马睿登极的预兆。后常用“五马渡江”咏叹东晋建立或比喻王室南奔。

宋.王安石《答张奉议》诗:“五马渡江开国处,一牛吼地(牛的吼声所及的距离。《翻译名义集》三“数量”:“拘庐舍,此云五百弓,亦云一牛吼地,谓大牛吼声所极闻。或云一鼓声。《俱舍》云二里,《杂宝藏》云五里。”)作庵人。”


【典源】《艺文类聚》卷十三引《晋阳秋》曰:“太安中,童谣曰:‘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永嘉大乱,王室沦覆,唯琅琊、西阳、汝南、南顿、彭城五王获济,至是中宗登祚。”《晋书·元帝纪》亦载,文大略同。

【今译】 晋元帝司马睿,庙号中宗,先时本为琅邪王。永嘉年间,北方大乱,琅邪、西阳等五王南渡过江,琅邪王立为元帝,建立东晋。当时有童谣说:“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

【释义】 后以此典指帝王南渡,建立帝业。

【典形】 渡江天马、浮五马、化龙东骛、南渡马、群马南渡、五马渡江、五马南来、一马化为龙、龙马渡江、白马江东去。

【示例】

〔渡江天马〕 宋·张孝祥《满江红·于湖怀古》:“蹙踏扬州开帝里,渡江天马龙为匹。”

〔浮五马〕 清·王士禛《金花潭》:“仓皇浮五马,憔悴掩双蝉。”

〔化龙东骛〕 唐·李善《上文选注表》:“长离北度,腾雅咏于圭阴; 化龙东骛,煽风流于江左。”

〔南渡马〕 清·袁牧《抵金陵》:“天意两回南渡马,秋痕满地故宫花。”

〔群马南渡〕 唐·韩愈《桃源图》:“大蛇中断丧前王,群马南渡开新主。”

〔五马渡江〕 唐·皮日休《鲁望昨以五百言见贻》:“五马渡江日,群鱼食蒲年。”

〔一马化为龙〕 唐·孙逖《杂言丹阳行》:“传闻一马化为龙,南渡衣冠亦愿从。”


【词语五马渡江】  成语:五马渡江汉语词典:五马渡江

猜你喜欢

  • 客星

    源见“乘槎”。喻指客人或客居者。唐罗邺《行次》诗:“路傍君子莫相笑,天上由来有客星。”明徐熥《访梅禹金秦淮客舍》诗:“舟过长干问客星,风流不用叹飘零。”《后汉书.严光传》:“〔严光〕少有高名,与光武同

  • 自郐以下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札来聘,……请观于周乐。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注:《诗经》中“国风”的两种分类,或说指地域,或说为乐曲格调),曰:‘美哉!始基之矣,犹未也。然勤而不怨矣。’……

  • 苏武封薄

    封薄:封赏低而少。西汉苏武出使匈奴,被无理拘禁19年,他坚贞不屈,历尽千辛万苦返回汉朝。苏武在始元六年(前81)春天返回长安后,被任命为典属国(掌管与少数民族交往事务的官员)。安阳侯上官桀、桑乐侯上官

  • 醍醐灌顶

    醍( ㄊㄧˊ tí 提)醐( ㄏㄨˊ hú 胡):酥酪上凝聚的油。纯酥油浇到头上,佛教比喻以智慧灌输于人,使人得到启发。后来泛用以比喻使人感到头脑清凉舒适。唐代顾况《行路难》诗:“岂知灌顶有醍

  • 环肥燕瘦

    唐明皇宠妃杨玉环长得丰满硕坚,汉成帝皇后赵飞燕清瘦纤细,二人皆为古代有名的美女。环肥燕瘦,但都各擅其美。后以此为形容女子体态不同而各擅其美的典故。也用来比喻文艺作品风格不同但各有所长。宋.苏轼《孙萃老

  • 书凭雁

    同“书倩雁”。明 黄峨《落梅风》曲:“书凭雁,梦借蝶,枉耽了千金良夜。”

  • 王毡

    同“青毡故物”。清厉鹗《至后暖雨复雪旬浃不止得诗》:“王毡既落毛,谢屐已败齿。”【词语王毡】   汉语大词典:王毡

  • 儿女识韩康

    源见“韩康卖药”。谓高士避名而名著。宋陆游《书意》诗:“一事尚须深自咎,街头儿女识韩康。”

  • 山阳息马

    源见“归马放牛”。谓停止用兵。北周庾信《又移齐河阳执事文》:“实谓上方销剑,山阳息马,过兹御客,或慢重扃。”

  • 陶隐居

    同“陶山相”。唐高適《送虞城刘明府谒魏郡苗太守》诗:“今日逢明圣,吾为陶隐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