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以逸待劳

以逸待劳

逸,原作佚。多指作战时采取守势,养精蓄锐,待敌人疲弱之后,乘机出击以取胜。孙子认为,对于敌人的军队,可以打击它的士气,对于敌人的将领,可以搅乱他的决心。早晨朝气饱满,中午逐渐懈怠,傍晚就疲乏思归了。所以善于用兵的人,要避开敌人的锐气,等待敌人松懈疲惫时再去打它,这是掌握军队士气的方法。用自己的严整等待敌人的混乱,用自己的镇静等待敌人的轻躁,这是掌握将领心理的方法。用自己部队的安逸休整等待敌人的奔走疲劳,用自己部队的饱食等待敌人的饥饿,这是掌握军队战斗力的方法。不去拦击旗帜整齐的敌人,不去攻击阵容堂皇的敌军,这是掌握机动变化的方法。

【出典】:

孙子·军争》:“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例句】:

后汉·班固《汉书·赵充国传》:“烽火幸通,势及并力,以逸待劳,兵之利者也。”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异传》:“夫攻者不足,守者有余,今先据城,以逸待劳,非所以争也。”


见“以佚待劳”。秦牧《愤怒的海》:“我们在这里~,杀他个措手不及。”


解释逸:安闲。指作战时采取守势,养精蓄锐,让敌人来攻,然后乘其疲劳,战而胜之。

出处孙子·军争》:“以近待远,以佚(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孙子》一书是我国最早最杰出的军事著作,为春秋末期吴国将领孙武所著。孙武本是齐国人,因擅长兵法受到吴王阖庐(即阖闾,公元前514-前496年在位)的接见。阖庐让孙武训练自己的宫女,以试验他的兵法。结果孙武获得了成功,阖庐从此知道他善于用兵,任用他做了自己的将军。在孙武的率领或协助下,吴国向西攻破强大的楚国,占领了它的都城,向北威震齐、晋,扬名诸侯。

孙子兵法》共十三篇,总结了我国春秋以前的战争经验,提出了一系列带普遍性的战争指导规律,在我国古代军事学术和战争实践上都起过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军争》篇中,孙子说道:“善于用兵的人,会躲避敌人的锐气,而趁其懒惰松懈时发动攻击,这是掌握军队士气的办法。用自己严整的队伍等待敌人的混乱之师,用自己的冷静等待敌人的烦躁,这是掌握将帅心理的办法。用自己少走路等待敌人远道而来,用自己的安逸等待敌人的疲劳,用自己的温饱等待敌人的饥饿,这是掌握部队战斗力的办法。”

例句

这种时候,敌军虽强,也大大减弱了;兵力疲劳,士气沮丧,许多弱点都暴露出来。红军虽弱,却养精蓄锐,以逸待劳。


【词语以逸待劳】  成语:以逸待劳汉语词典:以逸待劳

猜你喜欢

  • 雪中赠襦

    南朝齐谢朓在大雪中把自己的短袄赠送给别人。《渊鉴类函.服饰部.襦四》:“谢朓大雪中见江革敝絮单席,耽学不倦。嗟叹久之,乃脱其著襦,并手割半毡与之充坐具而去。”后人也用以比喻在别人困难或急需时给予救济、

  • 大喜过望

    指英布初见刘邦,刘邦怠慢不恭,他心里很不高兴;及到住所,招待他用之帷帐、饮食和侍从官员与汉王刘邦的规格一样,才大喜,觉得这超过他原来之想望。后以此典比喻事情的结果比原来的希望还好而非常高兴。英布(?—

  • 含香

    东汉.应劭《汉官仪》:“尚书郎奏事明光殿,省中皆胡粉涂壁,其边以丹漆地,故曰丹墀。尚书郎含鸡舌香,伏其下奏事。”(据《汉学堂丛书》本)汉时制度,尚书台尚书郎上朝奏事时,口中须含鸡舌香,这是为了使说话时

  • 赵李经过

    《文选》卷二十三.三国魏.阮嗣宗(籍)《咏怀诗十七首》其八:“西游咸阳中,赵李相经过。”南朝宋.颜延年曰:“赵,汉成帝赵后飞燕也。李,武帝李夫人也。并以善歌妙舞幸于二帝也。”阮籍诗“赵李相经过”本是表

  • 北牖羲皇

    同“北窗叟”。宋苏辙《送杜介归扬州》诗:“东都甲第非嫌汝,北牖羲皇自属翁。”

  • 朝云暮雨

    源见“巫山云雨”。指男女欢会。明沈受先《三元记.归槽》:“想当初同起居,朝云暮雨,两情正舒。”并列 ①两性间的情爱。语本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序:“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阴,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

  • 贤哉巷

    源见“箪瓢陋巷”。指居处简陋的贤士之家。唐张祜《酬房子客郊居》诗:“郡中旧指贤哉巷,门外多来长者车。”

  • 杨犬吠缁

    参见:白往黑归

  • 金闺玉堂

    同“金马玉堂”。宋朱长文《墨池编》卷三:“蔡仲远、沈睿达之徒,皆彬彬可观,予固未量其至,安敢品之。然金闺 玉堂之士,布衣韦带之流,岂乏能者哉!”【词语金闺玉堂】  成语:金闺玉堂汉语大词典:金闺玉堂

  • 燃烛达旦

    欧阳修《归田录》:“邓州花蜡烛名著天下,虽京师不能造。相传是寇莱公烛法。公尝知邓州,而自少年富贵,不点油灯,尤好夜宴剧饮,虽寝室亦然烛达旦。每罢官去后,人至官舍,见厕溷间烛泪在地,往往成堆。”后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