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八仙过海

八仙过海

明 吴元泰《八仙出处东游记传》载:八仙乃民间传说中道教的八个仙人,他们是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李铁拐、韩湘子、曹国舅蓝采和何仙姑。八仙故事唐 宋 元皆有不同记载,元杂剧中已出现其形象,至吴元泰始定为此八人,后遵从不二。相传八仙过海时不用舟船,各有一套术法。民间因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谚语。明无名氏《八仙过海》二折:“则俺这八仙过海神通大,方显这众圣归山道法强,端的万古名扬。”后以比喻各自拿出本领或办法,互相竞赛。周立波《暴风骤雨》二部十四:“穷棒子闹翻身,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贾平凹《腊月 ·正月》:“大家都在争着富,是龙就成龙,是虎就成虎,~,各人会有各人的神通呢!”


解释相传八仙过海时不用舟船,各有一套法术。后用以比喻各自拿出本领或办法,互相竞赛。

出处明·无名氏《八仙过海》第二折:“则俺这八仙过海神通大,方显这众圣归山道法强,端的万古名扬。”

明代吴元泰《东游记》第四十八回讲道,八仙参加完蟠桃大会后,来到东海边上,停云观望。只见潮头汹涌,巨浪惊人。吕洞宾说:“今天我们每人用一件物体投在海面,踏着渡海,各显自己的神通怎么样?”大家都说好。于是,铁拐李就把自己的铁拐扔到海面,立在拐上,乘风逐浪地渡了起来。汉钟离把拂尘投在水里,张果老把纸驴投在水中,吕洞宾把箫管投在水中,而韩湘子用花篮,何仙姑用竹罩投水而渡。蓝采和把拍板投到水中,曹国舅把玉版投到水中而渡。八仙各自用自己的手段渡海,展示了各人的神通。不料东海龙王太子看上了蓝采和的拍板,强行夺去,以致惹起了八仙和龙宫的一场大战。


【词语八仙过海】  成语:八仙过海汉语词典:八仙过海

猜你喜欢

  • 三驱

    源见“网开三面”。谓好生之德。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戈直注:“三驱者,围合其三面,前开一路,使之可去,不忍尽物,好生之人也。”【词语三驱】   汉语

  • 五彩衣

    源见“老莱娱亲”。指春秋时楚国隐士老莱子娱亲所穿的彩衣。谓孝养父母。宋苏舜钦《老莱子》诗:“飒然双鬓白,尚服五彩衣。”【词语五彩衣】   汉语大词典:五彩衣

  • 还珠

    源见“合浦珠还”。形容为官清廉,政绩卓著。唐钱起《送李四擢第归觐省》诗:“子孝觉亲荣,独揽还珠美。”清姚祖同《过岭》诗之三:“佩犊思醲化,还珠有治源。”【词语还珠】   汉语大词典:还珠

  • 陷之死地而后生

    旧题春秋.孙武《孙子.九地》:“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孙武所谓“死地”,指客观条件于己不利之所。正因为身处死地,则必有拚死奋争,这样就可能争取到取胜的转机。后因用为用兵善于利用不利条件之典

  • 深根固蒂

    比喻打下坚实的基础。晋左思《魏都赋》: “剑阁虽嶛,凭之者蹶,非所以深根固蒂也。”参见:○深根固柢见“深根固柢”。晋·左思《魏都赋》:“剑阁虽嶛,凭之者蹶,非所以~也。”【词语深根固蒂】  成语:深根

  • 蔽月羞花

    即“闭月羞花”。旧时形容妇人容貌美丽叫蔽月羞花。“蔽月”见《文选.曹子建.洛神贼》:“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羞花”见李白《西施》诗:“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也有合称“闭月羞花”的。《西厢记》第一

  • 更弦改辙

    同“改弦易辙”。明宋濂《谕安南国诏》:“揆于大义,必讨无赦。如或更弦改辙,择日㷂亲贤命而立之,庶几可赎前罪。”见“更弦易辙”。明·宋濂《谕安南国诏》:“揆于大义,必讨无赦。 如或~,择日㷂

  • 临俎远意

    《史记.陈丞相世家》:“里中社(社是指祭祀土地神的活动),平为宰(主持人),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呼!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临俎意远,是说陈平从主持社祭分肉的事中

  • 分形连气

    同“分形同气”。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兄弟》:“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见“分形同气”。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兄弟》:“兄弟者,~之人也。”【词语分形连气】  成语:分形连气汉语大词典:分形连气

  • 照乘珠

    源见“魏车委照”。泛指宝珠。唐独孤良器《赋得沉珠于泉》:“皎洁沉泉水,荧煌照乘珠。”亦喻指杰出人才。唐高適《涟上别王秀才》诗:“何意照乘珠,忽然欲暗投?”【词语照乘珠】   汉语大词典:照乘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