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公孙牧豕

公孙牧豕

豕(shǐ使):猪。此典指公孙弘家穷,曾以放猪谋生。后以此典指士人出身贫贱。公孙弘(前200年——前121年),字季。齐(齐国旧地,今山东大部分地区)菑(zī兹)川(郡治今山东寿光南)薛县(今山东滕县)人。年轻时做过薛县狱吏。有罪,被免职。因为家境贫穷,他只好到海边去放猪谋求生活。直到四十多岁,才开始学习《春秋》(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整理修订而成,记述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前722年——前481年〕间之重要历史)杂说(各家对《春秋》之解释)。此典又作“孙弘牧”、“平津牧豕”、“四十牧豕”、“牧豕”。

【出典】:

史记》卷112《平津侯主父列传》2949页:“丞相公孙弘者,齐菑川国薛县人也,字季。少时为薛狱吏,有罪,免。家贫,牧豕海上。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

【例句】:

北周·庾信《谢滕王赉猪启》:“孙弘牧于淄水,惟以求钱;卜式养于上林,岂知其味。” 宋·黄庭坚《次韵杨明叔见饯》:“平津善牧豕,佽飞能斩蛟。” 金·元好问《古意》:“四十有牧豕,五十有负薪。” 清·孙枝蔚《埘斋》:“宁戚既饭牛,公孙亦牧豕。” 清·唐孙华《燕台怀古》:“食牛与牧豕,岂曰无英材。”


【典源】《史记·平津侯列传》:“丞相公孙弘者,齐菑川国薛县人也,字季。……家贫,牧豕海上。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汉书·公孙弘传》亦载。

【今译】 公孙弘为汉武帝时丞相,封平津侯。当初家中贫困,在海边放猪。四十几岁才开始学习《春秋》等书。

【释义】 后以此典指士人出身贫贱。

【典形】 公孙牧豕、牧豕、平津牧豕、四十牧豕、孙弘牧、牧淄源豕。

【示例】

〔公孙牧豕〕 清·孙枝蔚《埘斋》:“宁戚既饭牛,公孙亦牧豕。”

〔牧豕〕 清·唐孙华《燕台怀古》:“食牛与牧豕,岂曰无英材。”

〔平津牧豕〕 宋·黄庭坚《次韵杨明叔见饯》:“平津善牧豕,佽飞能斩蛟。”

〔四十牧豕〕 金·元好问 《古意》:“四十有牧豕,五十有负薪。”

〔孙弘牧〕 北周·庾信《谢滕王赉猪启》:“孙弘牧于淄水,惟以求钱; 卜式养于上林,岂知其味。”


猜你喜欢

  • 鱼腹藏刀

    《史记.刺客列传》:“伍子胥知公子光之欲杀吴王僚……乃进专诸于公子光。”又:“〔公子光〕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后以“鱼腹藏刀”指暗

  • 智囊

    藏着智谋的皮袋子,比喻足智多谋的人。《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樗里子滑稽多智。秦人号曰‘智囊’。”《汉书.晁错传》:“于是拜错为太子家令,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唐代颜师古注:“言其一

  • 忆莼

    同“忆莼鲈”。宋陆游《舟中夜赋》诗:“寓居尚复能栽竹,羁宦悬知正忆莼。”【词语忆莼】   汉语大词典:忆莼

  • 重阳酒

    源见“重九登高”。重九又称重阳。指旧俗重阳节登高饮菊花酒。唐郑谷《漂泊》诗:“黄花催促重阳酒,何处登高望二京?”【词语重阳酒】   汉语大词典:重阳酒

  • 旧蹄

    源见“得鱼忘荃”。喻指达到目的的凭借、手段。清王夫之《补落花诗》之八:“逸情交臂多相失,求兔何劳问旧蹄。”

  • 化鸱为凤

    《后汉书.仇览传》:“时考城令河内王涣,政尚严猛,闻览以德化人,署为主簿。谓览曰:‘主簿闻陈元之过,不罪而化之,得少鹰鹯之志邪?’览曰:‘以为鹰鹯不若鸾凤。’”后以“化鸱为凤”比喻能以德化民,变恶为善

  • 馀辉东壁

    源见“馀光”。喻指他人的德泽恩惠。清 杨潮观《寇莱公思亲罢宴》:“他挑灯伴读落叶寒窗,那有馀辉东壁分光亮。”

  •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诗经.王风.采葛》:“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三秋:三个秋天,指三年的时间)。”朱熹集注:“言思念之深,未久而似久也。”孔颖达疏:“年有四时,时皆三月。三秋,谓九日也。设言三春,三夏,其义亦同

  • 缙云仙子

    《郡国志》:“括州括苍县缙云山,黄帝游仙之处。”(引自《太平御览》卷六十二)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二十六《江南道二.处州》缙云县:“缙云山,一名仙都,一曰缙云,黄帝炼丹于此。”道家传说,黄帝曾于

  • 寒胎

    《汉书.扬雄传上》:“剖明月之珠胎。”颜师古注:“珠在蛤中若怀妊然,故谓之胎也。”后因以“寒胎”指珍珠。清姚鼐《酬胡君业宏》诗:“明月寒胎耀当代,楚望沈沦媚幽彩。”【词语寒胎】   汉语大词典:寒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