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宋.杨亿《杨文公谈苑》载:宋开元八年,宋军围金陵,南唐后主李煜遣徐铉入朝,请求缓兵,宋太祖对他说:“江南亦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可许他人鼾睡?”

宋.岳珂《桯史.徐铉入聘》:“国(南唐)初三徐,名著江左,皆以博洽闻中朝,而骑省〔徐〕铉,又其白眉也。……其后王师征包茅于煜(南唐后主李煜),骑省复将命请缓师,其言累数千言,上谕之曰:‘不须多言,江南亦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耶?’”

宋太祖赵匡胤要派兵消灭南唐。南唐徐铉奉命出使宋朝,请求缓师。赵匡胤说,在自己的卧榻旁,是不能容许他人鼾睡的。后因以“卧榻之侧岂容鼾睡”,表示不许外人侵犯;以“鼾卧榻侧”比喻他人肆意侵犯;以“卧榻之侧”比喻自己管辖的范围。

清.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若我为附杖,则卧榻之侧,岂容鼾睡。”黄遵宪《纪事》诗:“毋许溷乃公,鼾睡卧榻侧。”《聊斋志异.凤仙》:“入而叱曰:‘卧榻岂容鼾睡!’二人惶遽,抱衣赤身遁去。”


其他 在自己的卧床边,怎能容许别人呼呼大睡。比喻不容许别人侵犯自己的利益范围。宋·岳珂《桯史·徐铉入聘》:“上谕之曰:‘不须多言,江南亦有何罪? 但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乎!’”△多用于利益方面。也作“卧榻岂容酣睡”、“卧榻之侧,岂容酣睡”、“卧榻之侧,岂容鼾睡”。


【词语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成语: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汉语词典: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猜你喜欢

  • 邺侯书

    唐韩愈《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诗:“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一一悬牙签,新若手未触。为人强记览,过眼不再读。伟哉群圣文,磊落载其腹。”又宋王应麟《困学纪闻.考史》:“李泌(唐 贞元中累封邺侯)父承休,聚

  • 丁宽易东

    西汉人丁宽字子襄,是梁(今河南商丘南)人。最初丁宽是项生的仆从,随着主人一起跟着田何学《周易》。丁宽学习深入机敏,比主人项生学得还好,所以田何收他为学生。丁宽学成之后,要返回东面的故乡。田何对学生们说

  • 恒河沙数

    《金刚经.无为福胜分》十一:“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恒河:南亚有名的大河,流经印度和孟加拉国,两岸都是沙子,为印度佛教徒奉为圣河。“恒河沙数”形容

  • 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

    思:助词。 原意是四面八方,无不服从周王朝。 后引中为某种道理为四方所信奉。语出《诗.大雅.文王有声》:“镐京辟雍,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韩诗外传》卷五:“夫六经之策,皆归论汲汲,盖取

  • 市门仙尉

    源见“吴市隐”。美称弃官隐遁者。叶玉森《水调歌头.挽贲湖许荻村先生》词:“谁识市门仙尉,自表村人墓字,即此足千秋。”

  • 三日耳聋

    宋.释道元《景德传灯录》六《怀让禅师》:“一日,师(百丈)谓众曰:‘佛法不是小事,老僧昔日被马大师一喝,直得三日耳聋眼黑。”后以此喻受震动之烈。宋.陆游《剑南诗稿》四十《戏用方外语示客》:“踞林一喝君

  • 整军饬武

    同“整军经武”。章裕昆《武昌首义纪实》:“清廷鉴于甲午之败,认为非整军饬武,不足以图存,乃于光绪乙未,命温、台、处道袁世凯督练新军。”并列 整、饬,整顿。整顿军队和装备。章裕昆《武昌首义纪实》:“清廷

  • 深则厉,浅则揭

    厉:指穿着衣服涉水。揭:指撩起衣服涉水。 水深就穿着衣服涉过去,水浅就撩起衣服涉过去。 比喻行事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对策。语出《诗.邶风.匏有苦叶》:“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论

  • 哀家梨

    《世说新语.轻诋》;“桓南郡(桓玄是桓温之子,嗣父为南郡公,故称桓南郡,亦称灵宝)每见人不快,辄瞋(怒)云:‘君得哀家梨,当复不烝食不?’”梁刘孝标注:“旧语,秣陵有哀仲家梨甚美,大如升,入口消释。言

  • 垂天

    同“垂天翼”。唐刘禹锡《和李相公以平泉新墅获方外之名因为诗》:“垂天虽暂息,一举出人寰。”【词语垂天】   汉语大词典:垂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