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双管齐下

双管齐下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故事拾遗》:“唐张璪员外画山水松石名重于世。尤于画松特出意象,能手握双管一时齐下,一为生枝,一为枯干,势凌风雨,气傲烟霞。”后因以“双管齐下”比喻两方面或两件事同时进行。茅盾《子夜》八:“他有了这样的盘算:如果李壮飞的话可靠,那岂不是胜似何慎庵的‘钻狗洞’么?当然双管齐下是最妥当的了。”老舍《四世同堂》五:“他轻轻的叩了两下门环,又低声假嗽一两下,为是双管齐下,好惹起院内的注意。”


主谓 原指双手握笔同时作画。今多比喻两件事同时进行。语本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唐时张璪善画松,能手执两笔,同时俱下,一作生枝,一作枯干。”《扫迷帚》24回:“小弟愚见,原思~,一边将迷信关头,重重戡破,一边大兴学堂,归重德育,使人格日益高贵。”△褒义。多用于描写行动。→齐头并进 并驾齐驱 左右开弓↔匹马单枪


解释管:毛笔,画笔。本指两手各握一支毛笔,同时作画。后常用来比喻两方面或两件事同时进行。

出处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故事拾遗》:“唐张员外画山水松石名重于世,尤于画松特出意象,能手握双管,一时齐下,一为生枝,一为枯干,势凌风雨,气傲烟霞。”

张璪(zǎo),字文通,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唐代画家。他因为在安史之乱时曾任伪职,所以在政治上不得意。但他作画的水平极高,以至于当时的著名画家毕宏都惊问他是从哪里学来的。

张璪最擅长画山水画,尤以精于画松石而闻名当世,他的松石画中常常能透露出独特的意象。张璪能够一手拿两根毛笔同时作画,更奇特的是,这两支笔可以同时画出不同的景象,一支画出鲜活的松枝,一支画出干枯的树干,表现出的气势超越了风雨和烟霞。他还能用手直接蘸墨在白绢上作画。

他的画作多山水,重灵感,富于激情,是唐代水墨山水画的代表。同时,他所提出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师法大自然,同时内心多加揣摩)的创作方法,以及客观物象与主观情感相统一的绘画主张,在中国美术史上有重大意义,对后世的绘画理论也有很大的影响。

近义齐头并进

例句

他轻轻地叩了两下门环,又低声假嗽一两下,为的是双管齐下,好惹起院内的注意。


【词语双管齐下】  成语:双管齐下汉语词典:双管齐下

猜你喜欢

  • 买椟之见

    源见“买椟还珠”。指抓不住根本、轻重倒置的看法和观点。吴梅《〈南柯记〉跋》:“世之持买椟之见者,徒赏其节目之奇,词藻之丽。”

  • 白驹过隙

    白驹,骏马,喻日影;隙,小孔。白驹过隙,形容光阴过得极快。人生天地之间,就好象在小洞里看骏马跑过去一样转瞬即逝。你看,一个个小生命呱呱堕地:不一会儿,都销声匿迹,先后死亡。死而又生,生而又死,使得有生

  • 鉏霓

    同“鉏麑”。借指刺客。梁启超《新民说》七:“身毙于鉏霓之手而不悔者,则荷兰之威廉额们其人也。”【词语鉏霓】   汉语大词典:鉏霓

  • 子路成血

    源见“结缨”。喻指忠勇之士被害。唐孟郊《乱离》诗:“子路已成血,嵇康今尚嗤。”

  • 推燥居湿

    以燥地处幼儿而自处湿地,极言母亲抚育儿女的劳苦。《后汉书.杨震传》:“阿母王圣出自贱微,得遭千载,奉养圣躬,虽有推燥居湿之勤,前后赏惠,过报劳苦。”王圣:汉安帝乳母。连动 把干燥的地方让给孩子,自己睡

  • 桓生笛

    同“桓伊笛”。清宋琬《次既庭来韵》:“月明恨隔桓生笛,岁晏愁闻蔡女笳。”

  • 庄周蝶梦

    同“庄周梦蝶”。元曾瑞《行香子.叹世》套曲:“名利为心无半点,庄周蝶梦甜。”【词语庄周蝶梦】  成语:庄周蝶梦

  • 得失鸡虫

    同“鸡虫得失”。清黄遵宪《出门》诗:“得失鸡虫何足道,文章牛斗可能神。”【词语得失鸡虫】   汉语大词典:得失鸡虫

  • 棣棠

    同“棠棣”。明陈汝元《金莲记.小星》:“我杭城久滞,蜀道远违,岂无桑梓之怀,更起棣棠之恨。”【词语棣棠】   汉语大词典:棣棠

  • 风汉

    唐缺名《玉泉子.真录》:“刘惸,析嗣复门生也,对策以直言忤时,中官尤甚嫉忌。中尉仇士良谓嗣复曰:‘奈何以国家科第放此风汉耶?’嗣复惧而答曰:‘嗣复昔与刘惸及第时,犹未风耳。’”唐刘惸以直言向皇帝进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