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合浦还珠

合浦还珠

同“合浦珠还”。明沈鲸《双珠记.母子分珠》:“今分一颗与你带去,我自留一颗,以寓合浦还珠之意。”《初刻拍案惊奇》卷八:“合浦还珠自有时,惊危目下且安之。”


见“珠还合浦”。明·沈鲸《双珠记·母子分珠》:“今分一颗与你带去,我自留一颗,以寓~之意 ”


【典源】 《艺文类聚》卷八十四引三国吴·谢承《后汉书》 曰:“孟尝为合浦太守,郡境旧采珠,以易米食。先时二千石贪秽,使民采珠,积以自入,珠忽徙去,合浦无珠,饿死者盈路。孟尝行化,一年之间,去珠复还。”《后汉书·孟尝列传》亦载,文有不同。

【今译】 后汉孟尝任合浦太守,合浦地临南海,原产珍珠,民以采珠为生。前任太守贪婪无度,极力搜刮,将民采珍珠攫为己有,因而珠蚌迁徙他处,合浦从此不产珍珠,百姓饿死者甚多。孟尝到任后革除弊政,郡中大化,一年之间离去的珠蚌又迁徙回来。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为官清廉,政绩卓著; 也用以指物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还。

【典形】 合浦还珠、合浦珠、合浦珠泉、还浦、还珠、还珠浦、还珠守、明珠归合浦、浦珠、三郡还珠、珠还、珠还浦、珠抛月浦、珠浦、珠徙、浦寒珠泪、珠明合浦、官廉合浦、孟尝珠、官廉蚌蛤回。

【示例】

〔合浦还珠〕 宋·苏轼《题冯通直明月湖诗后》:“闻道牂江空抱珥,年来合浦自还珠。”

〔合浦珠〕 南朝梁·沈约《少年新婚为之咏》:“盈尺青铜镜,径寸合浦珠。”

〔还浦〕 宋·张炎《瑞鹤仙·赵文升席上》:“休赋。玉尊别后,老叶沉沟,暗珠还浦。”

〔还珠〕 唐·骆宾王《上兖州刺史启》:“甘雨随车,云低轻重之盖; 还珠合浦,波含远近之星。”

〔还珠浦〕 唐·刘禹锡《奉和中书崔舍人》:“水是还珠浦,山成种玉田。”

〔还珠守〕 唐·杜牧《春日言怀》:“今日还珠守,何年执戟郎?”

〔明珠归合浦〕 唐·王维 《送邢桂州》:“明珠归合浦,应逐使臣星。”

〔浦珠〕 清·黄景仁《凤凰台上忆吹箫》:“算浦珠初孕,岚黛旋收。略以一弯新月,初生也,即便难留。”

〔三郡还珠〕 唐·李白 《中丞宋公以吴兵三千》:“九江皆渡虎,三郡尽还珠。”

〔珠还〕 唐·李商隐《残雪》:“珠还犹照魏,璧碎尚留秦。”

〔珠还浦〕 宋·苏轼《廉州龙眼质味殊绝》:“坐疑星陨空,又恐珠还浦。”

〔珠浦〕 唐·杜甫 《广州段功曹到》:“铜梁书远及,珠浦使将旋。”

〔珠徙〕 清·赵执信《池上归兴》之四:“远海忽传珠徙日,高梧长忆凤栖晨。”


【词语合浦还珠】  成语:合浦还珠汉语词典:合浦还珠

猜你喜欢

  • 苟全性命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闻达:显达。诸侯:指东汉末年各地的豪强势力和政治集团。 只想在乱世中保全性命,不想去向诸侯谋取高官显爵。 常形容身居乱世不慕荣利的隐者。语出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

  • 圆寂

    梵文“涅槃”的意义,佛教所宣扬的最高境界,即“圆满”(具备)一切“清静功德”,寂(熄)灭一切烦恼。后来又称佛或僧人的死为“圆寂”。唐代释义净《大宝积经》:“我求圆寂,而除欲染。”僧人之死谓之 “圆寂”

  • 姮娥窃药

    同“嫦娥窃药”。唐刘知幾《史通.采撰》:“海客乘槎以登汉,姮娥窃药以奔月。”

  • 团扇悲歌

    同“团扇诗”。唐翁绶《婕妤怨》诗:“繁华事逐东流水,团扇悲歌万古愁。”

  • 见不善如探汤

    汤:沸水。 看见不好的行为,就好像把手伸进开水里一样赶紧避开。 表示洁身自好,不与邪恶事物沾边。语出《论语.季氏》:“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宋.程颐《河南程氏遗书》卷一五:“及其

  • 风行电击

    形容气势迅猛,如风如电。出自隋人裴文安之语。裴文安,生卒年月不详,曾在隋汉王谅手下作事,为并州总管府兵曹。隋文帝死后,汉王谅图谋起兵夺取政权。他正在犹豫的时候,裴文安进言说:井陉以西是大王掌握的地区,

  • 扑满之戒

    参见:扑满赠

  • 多露

    《诗.召南.行露》:“厌浥行露,岂不夙夜,畏行多露。”厌浥( ㄧˋ yì 邑):湿润。朱熹传:“言道间之露方湿,我岂不欲早夜而行乎?畏多露之沾濡,而不敢尔!盖以女子早夜独行,或有强暴侵凌之患。故托

  • 齿尊

    源见“齿德”。指受人尊崇的高寿。清孙枝蔚《寿汪夐岩母王太夫人》:“阿母坐绛帐,齿尊颜正红。”【词语齿尊】   汉语大词典:齿尊

  • 旱魃为虐

    《诗.大雅.云汉》:“旱魃为虐,如惔如焚。”唐.孔颖达疏:“《神异经》曰:‘南方有人,长二三尺,袒身,而目在顶上,走行如风,名曰魃,所见之国大旱,赤地千里,一名旱母。’”旱魃、旱母,皆指能造成旱灾的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