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因噎废食

因噎废食

比喻因小而废大,或怕做错事而索性不干。如果因为发生了吃饭噎死的事,就不许人进食,这是荒谬的;如果发生了乘船淹死的事,就不许天下人乘船,这是荒谬的;如果因为发生了进行战争而亡国的事,就要废止一切战争,这同样是荒谬的。战争是不可废止的。就象水和火一样,善于利用它就会造福于人,不善于利用它就会造成灾祸;还象用药治病一样,用良药就能把人救活,用毒药就能把人杀死。正义的战争正是治理天下的一副良药啊。

【出典】:

吕氏春秋·荡兵》:“夫有以噎死者,欲禁天下之食,悖;有以乘舟死者,欲禁天下之船,悖;有以用兵丧其国者,欲偃天下之兵,悖。夫兵不可偃也,譬之若水火然,善用之则为福,不善用之则为祸。若用药者然,得良药则活人,得恶药则杀人。义兵之为天下良药也亦大矣。”

【例句】:

唐·陆贽《奉天请数对群臣兼许令论事状》:“昔人有因噎而废食者,又有惧溺而自沉者,其为矫枉防患之虑,岂不过哉!”


偏正 噎,食物塞住喉咙;废,停止。因吃饭被噎,连饭也不敢再吃了。比喻因偶然挫折就废止应作的事。语本《吕氏春秋·荡兵》:“夫有以死者,欲禁天下之食,悖。”李良杰《女工程师之死》:“眼光要看远一点,不能一蹶不振,更不能~,把自己的所学荒疏和遗忘了。”△贬义。用于经不起偶然挫折的人。→一蹶不振 知难而退 ↔百折不挠。也作“见噎废食”、“闻噎废食”、“以噎废餐”、“以咽废飧”。


解释噎:咽喉梗塞,噎住。因为吃饭噎住过,就不再吃饭。后用来比喻受过挫折后,连该做的事情也不去做了。

出处吕氏春秋·荡兵》:“夫有以饐(同“噎”)死者,欲禁天下之食,悖。”

吕氏春秋·荡兵》中讲,古代圣王只有兴举义兵者,而无息兵罢战者,并对此进行了论证。其中一条讲:有因为吃饭噎死了人,就打算禁食天下的食物,这是不明智的。有因为乘舟坐船淹死了人,就打算禁毁天下所有的船只,这也是不明智的。有因为用兵失败而丧失了自己的国土,就打算禁息天下所有的兵事,这同样是不明智的。兵事、军队不可废止不用,就像水火不可被废止不用一样。对于水火,如果善于运用就会造福,不善于运用就会带来灾祸。就像用药治病的人一样,找到的是好药就能救人,找到的是坏药就会杀人。守卫道义的军队就是天下好药中最好的一种,所以不能被废止不用。

一个家庭,如果没有发怒和鞭笞,那么小孩、婴儿马上会随时随地犯错误。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刑法和惩罚,那么百姓马上就会忤逆不道、相互欺凌。如果天下没有诛杀和攻伐,那么诸侯们马上就会相互施暴、互相攻打。所以家庭里不能废止发怒和鞭笞,国家不可废止刑法和惩罚,天下不可废止诛杀和攻伐。正因为这样,所以圣王只能兴举义兵,而不能废止军队兵事、息兵罢战。

近义一蹶不振

例句

改革完全是一件新的事情,难免会犯错误,但我们不能怕,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停步不前。


【词语因噎废食】  成语:因噎废食汉语词典:因噎废食

猜你喜欢

  • 庞公隐

    同“庞公采药”。元杨载《寄题罗氏别业》诗:“已似庞公隐,何时重入城?”

  • 黄绢碑

    源见“绝妙好辞”。指《曹娥碑》。明徐渭《女状元》四出:“看他年朱栏字藓,黄绢碑阴,定赏杀中郎蔡。”【词语黄绢碑】   汉语大词典:黄绢碑

  • 盗铃

    同“掩耳盗铃”。《解放日报》1982.8.24:“盗铃旧伎俩,警惕新阴谋。”【词语盗铃】   汉语大词典:盗铃

  • 王孙草

    源见“芳草王孙”。指茂密的芳草。唐李颀《题少府监李丞山池》诗:“窗外王孙草,床头中散琴。”【词语王孙草】   汉语大词典:王孙草

  • 绨袍意

    同“绨袍惠”。宋王安石《和耿天骘》:“故人恋恋绨袍意,岂为哀怜范叔寒。”《聊斋志异.嫦娥》:“曩试君心耳,幸绨袍之意犹存。”

  • 改弦易张

    同“改弦更张”。《三国志.孙休传》:“休以旧爱宿恩,任用兴、布,不能拔进良才,改弦易张,虽志善好学,何益救乱乎?”见“改弦更张”。《三国志·吴书·孙休传论》:“休以旧爱宿恩,任用兴、布,不能拨进良才,

  • 管见

    同“管窥之见”。宋陈亮《与王丞相》:“亦尝以区区管见窥测圣意,缓急之所用,决非今日之所用也。”【词语管见】   汉语大词典:管见

  • 张汤鼠

    源见“鼠狱”。指老鼠。清陈维崧《氐州第一.鼠对》词:“侠不屠龙,仙难控鹤,仅磔张汤鼠。”

  • 贪人积胡椒

    同“胡椒八百斛”。宋陈与义《再用迹字韵成一首呈判府》:“贪人积胡椒,智不到鬼录。”

  • 子牟恋魏阙

    《庄子.让王》:“中山 公子牟谓瞻子曰:‘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奈何?’瞻子曰:‘重生。重生则利轻。’”魏阙,古代宫门外两边高耸的楼观,借指朝廷。后因以“子牟恋魏阙”为心恋朝廷的典故。唐陈子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