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天上石麒麟

天上石麒麟

麒麟:传说中的神兽,古人以它象征吉祥。徐陵(507-583年)字孝穆,东海郯(tán,谈)(今山东郯城人)。梁时,任东宫学士(官名,负责典礼、编纂、撰述等)、尚书度支郎(官名,负责财政收支)等职。入陈历任尚书左仆射(yè夜),丹阳尹、中书监等职。徐陵出生前,其母臧氏曾梦五彩祥云变化成凤凰,飞落在她左肩上,后不久生下徐陵。陵自幼聪慧。当时一位很有道行的僧侣名叫宝志上人,在徐陵4岁时,家人带他前去拜见,宝志上人用手摩着徐陵的头顶说:“这是天上的石麒麟啊。”后世常用此典称誉他人之子神奇、优秀或祝颂生子。

【出典】:

陈书》卷26《徐陵传》325页:“(徐陵)母臧氏,尝梦五色云化而为凤,集左肩上,已而诞陵焉。时宝志上人者,世称其有道,陵年数岁,家人携以候之,宝志手摩其顶,曰‘天上石麒麟也。’”

【例句】:

唐·杜甫《徐卿二子歌》:“孔子释氏亲抱送,并是天上麒麟儿。” 唐·杜甫《和江陵宋大少府暮春雨后诸公及舍弟宴书斋》:“渥洼汗血种,天上麒麟儿。” 唐·杜牧《赠李秀才》:“天上麒麟时一下,人间不独有徐陵。” 唐·殷文圭《贺同年第三人刘先辈咸辟命》:“脱俗文章笑鹦鹉,凌云头角压麒麟。” 宋·苏轼《徐元用使君与其子端常邀仆与小儿过同游东山浮金堂戏作此诗》:“使君有令子,真是石麒麟。” 宋·范成大《次韵徐提举游石湖》:“天上麒麟翰墨林,当家手笔擅文心。” 宋·刘辰翁《临江仙·代贺丞相两国夫人生日》:“人间传寿酒,天上送麒麟。” 元·耶律楚材《和裴子法见寄》:“天上玉麒麟,英才可珍惜。” 明·高启《戏婴图》:“麟送徐卿宅,兰生谢傅堂。”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房文淑》:“来似无端去绝踪,难将首尾见神龙;料应夙世奇缘合,天赐麟儿一笑逢。”


【典源】《陈书·徐陵传》:“ (徐陵)母臧氏,尝梦五色云化而为凤,集左肩上,已而诞陵焉。时宝志上人者,世称其有道,陵年数岁,家人携以候之,宝志手摩其顶,曰:‘石麒麟也。’光宅惠云法师每嗟陵早成就,谓之颜回。”《南史·徐陵传》亦载。

【今译】 南朝陈徐陵的母亲臧氏,曾梦见五彩云霞化而成凤,飞来停在她左肩上,后生下徐陵。当时有位僧侣宝志上人,世人都称他很有道行,在徐陵几岁时,家人就带领徐陵前去拜见,宝志手摩徐陵头顶,说:“这是天上的石麒麟啊。”

【释义】 后以此典况颂生儿或称誉他人之子。

【典形】 麟送徐卿宅、麒麟儿、天麟、天上麒麟、天上玉麒麟。

【示例】

〔麟送徐卿宅〕 明·高启《戏婴图》:“麟送徐卿宅,兰生谢傅堂。”

〔麒麟儿〕 唐·杜甫《徐卿二子歌》:“孔子释氏亲抱送,并是天上麒麟儿。”

〔天麟〕 唐·李商隐《为张周封上杨相公启》:“野鹤天麟,绝比伦于朝右,髯参短簿,困拟议于军前。”

〔天上麒麟〕 宋·范成大《次韵徐提举游石湖》:“天上麒麟翰墨林,当家手笔擅文心。”

〔天上玉麒麟〕 元·耶律楚材《和裴子法见寄》:“天上玉麒麟,英才可珍惜。”


猜你喜欢

  • 题塔

    同“雁塔题名”。清钱谦益《橘社吴不官以雁字诗见示凡十二章戏为属和亦如其数》之十二:“暂向曲江题塔了,雨成池畔是吾家。”【词语题塔】   汉语大词典:题塔

  • 锦文

    同“锦字书”。明冯梦龙《挂枝儿.耐心》:“锦文织就,薄幸回颜。”【词语锦文】   汉语大词典:锦文

  • 行县雨随

    同“甘雨随车”。行县,指出行考察。清毛奇龄《宁国庄太守》诗:“行县雨随宛水暮,搴帷花发敬亭秋。”

  • 凌烟勋业

    同“凌烟画像”。宋曹勋《念奴娇.送李士举》词:“公家世德,建凌烟勋业,中兴长策。”

  • 他乡逢故

    见“他乡遇故知”。《隋唐演义》97回:“表兄昔日既有桑间之喜,今又~,极是奇遇。”

  • 巨骨出吴

    《国语.鲁语下》:“吴伐越,堕会稽,获骨焉,节专车。……客执骨而问曰:‘敢问骨何为大?’仲尼曰:‘丘闻之,昔禹致群神於会稽之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其骨节专车。此为大矣。’……”孔子能引经据典解释

  • 识荆

    《李太白文集》二六《与韩荆州书》:“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唐朝时候,韩朝宗为荆州长史,喜欢奖掖提拔后进之士,受到时人的仰慕。李白希望能

  • 贰师将军

    贰师:西汉时西域大宛(yuān冤)国(在今独联体中亚费尔干纳盆地)的城名(故址在今吉尔吉斯西南部马尔哈马特)。贰师将军,指西汉将领李广利。汉武帝时,西域大宛国产有骏马,藏在贰师城内,不肯献给汉朝皇帝。

  • 取资

    《孟子.离娄下》:“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后以“取资”谓得到凭借、助益。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事类》:“夫经典沈深,载籍浩瀚,实群言之奥区,而才思之神皋也。扬 班以下,莫不取资。”【词语取资】

  • 冠三山

    源见“龙伯钓鳌”。比喻担负重任。元郝经《原古上元学士》诗:“昂首冠三山,俯瞰旭日晟。陆海辟文源,生民共涵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