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姗姗来迟

姗姗来迟

汉书.李夫人传》:“上(即汉武帝刘彻)思念李夫人(李延年妹,参见“倾国倾城”)不已,方士齐人少翁言能致其神。乃夜张灯烛,设帷帐,陈酒肉,而令上居他帐,遥望见好女如李夫人之貌,还幄坐而步。又不得就视,上愈益相思悲感,为作诗曰:‘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令乐府诸音家絃歌之。”

汉武帝所作歌中“姗姗来迟”包含着对已故李夫人的思念与伤悼之情。

后常以“姗姗来迟”形容女子从容缓步的姿态,又可借以揶揄人迟到。唐.罗虬《比红儿诗》:“通宵甲帐(古时帐以甲乙编次,故有甲帐乙帐之称。据《北堂书钞》卷一三二录《汉武故事》说:“上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杂错天下珍宝为甲帐,次为乙帐。甲帐以居神,乙以自居。”)散香尘,汉帝精神礼百神。若见红儿醉中态,也应休忆李夫人。”(《香艳丛书》第三集)


述补 姗姗,走路缓慢从容样。形容走路慢腾腾,来晚了。语本《汉书·孝武李夫人传》:“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刘心武《钟鼓楼》6章:“薛大娘和薛师傅出于面子也不当众盘问薛纪徽为何~。”△用于人的行动慢和时令迟。也作“姗姗而来”、“姗姗其来”、“珊珊来迟”、“跚跚来迟”。


姗姗来迟”用以形容女子走路缓慢从容的样态。语出 《汉书·外戚传上·李孝武夫人》: “上思念李夫人不已……为作诗曰: ‘是邪? 非邪? 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颜师古注: “姗姗,行貌。”后形成 “姗姗来迟”一语,形容女子的从容舒缓行态。

为什么是 “姗姗”来迟呢?

古代女子,除有 “三从四德”的要求之外,还要求 “笑不露齿,行不露脚”( 女子长裙曳地) ,这样,女子走路必然不会 “大步流星”,只能像是舞台上的 “青衣”那样碎步而行,日本女子在特定场会也是小步而行。所以,“姗姗”即有 “徐缓”之义。“姗姗”犹言 “款款”,“款款而来”即谓缓慢从容而来。因是形容女子行态,二者还兼有 “轻盈”之义。 《后汉书·马援传》李贤注: “款,犹缓也。”杜甫 《曲江》: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款款飞”即谓徐缓地飞。

姗姗来迟”今使用范围已转移、扩大,来晚了,迟到了,皆可谓之 “姗姗来迟”。


【词语姗姗来迟】  成语:姗姗来迟汉语词典:姗姗来迟

猜你喜欢

  • 铜盘重肉

    《北齐书.杨愔传》:“杨愔,字遵彦……学庭前有柰树,实落地,群儿咸争之,愔颓然独坐。其季父暐适入学馆,见之大用嗟异,顾谓宾客曰:‘此儿恬裕,有我家风。’宅内有茂竹,遂为愔于林边别葺一室,命独处其中,常

  • 退飞鹢路

    源见“六鹢风”。比喻落榜不中,仕途失意。唐张鷟《监尹勤奏学生多无经业举送至省落第并请退还本邑以激励庶望生徒进益》:“登上科者,高步于龙门;落下第者,退飞于鹢路。”

  • 汉妃恃丽

    汉.刘歆《西京杂记》:“元帝后宫既多,乃使画工图形,按图召幸之。宫人皆赂画工;昭君(王嫱)自恃其貌,独不肯与。画工乃丑图之,遂不得见。”汉元帝选来很多美女入宫,让画工毛延寿给她们画像,然后依像选妃。待

  • 蛙一部

    同“两部鼓吹”。宋黄庭坚《和师厚郊示里中诸君》:“江橘千头供岁计,秋蛙一部洗朝酲。”

  • 釜鱼甑尘

    同“甑尘釜鱼”。清黄宗羲《子列子行状》:“一旦以辎重被讦于监司,夫以巡方而黩货,又何问下吏之操守,釜鱼甑尘之风,空谷于天下矣。”并列 釜中生鱼,甑中生尘。比喻生活清贫。清·黄宗羲《子刘子行状》:“一旦

  • 陶公漉酒巾

    源见“酒漉纱巾”。指陶渊明戴的头巾。唐刘禹锡《柳絮》诗:“萦回谢女题诗笔,点缀陶公漉酒巾。”

  • 白壁微瑕

    洁白的璧玉上有微小的斑点。常用以惋惜美中不足。南朝梁萧统《陶渊明集序》:“白璧微瑕,惟在《闲情》一赋,扬雄所谓‘劝百而讽一’者乎?卒无讽谏,何足摇其笔端?惜哉!无是可也。”

  • 效芹

    源见“献芹”。谓微薄的贡献。自谦之词。元施惠《幽闺记.文武同盟》:“无他效芹,略得进身,犬马报,怎敢忘半米儿星分。”【词语效芹】   汉语大词典:效芹

  • 弓冶

    同“弓冶箕裘”。《北史.魏收魏季景等传论》:“季景父子,雅业相传,抑弓冶之义。”唐陈子昂《临邛县令封君遗爱碑》:“陈其弓冶,戴其簪缨。”【词语弓冶】   汉语大词典:弓冶

  • 革裹尸

    同“马革裹尸”。元曹文晦《和山居六咏》之五:“有年自许锸随我,万里谁甘革裹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