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汲黯直言”。唐崔融《哭蒋詹事俨》诗:“汲黯言当直,陈平智本奇。”
源见“荐鹗”。指荐贤的表章。清陈豪《读三国志》诗之五:“都下方传表鹗章,世人欲杀祢生狂。”
宋.陶谷《清异录.仙宗》:“世人阴阳之契,有缱绻司统属,其长官号氤氲大使,诸宿缘冥数当合者,须鸳鸯牒下乃成。”阴阳之契,指男女婚配。缱绻,缠绵有情。氤氲,古代哲学指阴阳二气交合变化的状态。古人迷信说法
同“娲皇补天”。宋孔传《〈云林石谱〉序》:“凡弃掷于娲炼之余,遁逃于秦鞭之后者,其类不一。”
同“吐哺握发”。唐陆贽《兴元论解姜公辅状》:“握发吐哺之日,宵衣旰食之辰。”康有为《大同书》戊部一章:“国家旁求俊乂,握发吐哺以求才。”并列 指为国家礼贤士,殷切求才。唐·韩愈《后二十九日复上书》:“
同“貉一丘”。宋孙觌《西徐上梁文》:“貉共一丘,岂恨虚舟之触?”
《诗.齐风.甫田》:“婉兮娈兮,总角丱兮。”孔颖达疏:“总角聚两髦,言总聚其髦以为两角也。”古时儿童束发为两结,向上分开,形状如羊角,故称。后因以“总角”为借指童年之典。晋 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
见“犯而不校”。《宋史·齐廓》:“廓宽柔恭谨,人~。”
两颗豆子塞住耳朵,听不见打雷的声音。 比喻受谗言邪说的蒙蔽而听不进一切劝告。语出《鹖冠子.天则》:“两豆塞耳,不闻雷霆。”旧题汉.张良《阴符经.注》:“两叶掩目,不见泰山,双豆塞耳,不闻雷霆。”
同“一箭下聊城”。笴,代指箭。清文廷式《翠楼呤.岁暮江湖》词:“一笴能下聊城,算不如呵手,试拈梅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