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弃席

弃席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文公反国(春秋时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重耳,为避骊姬之乱,在外流浪多年之后将回到晋国作君主)至河(指黄河,这时渡船很少,人相争渡),令笾豆(古代祭器。笾,竹器,盛果脯;豆,木制或铜、陶制器皿,盛齑酱)捐之,席蓐(蓐,草垫子)捐之,手足胼胝、面目黧黑者后之。咎犯(即狐偃,字子犯,重耳的舅父,是帮助重耳得以返国的功臣)闻之而夜哭。公曰:‘寡人出亡二十年,乃(而)今得反国(反同返),咎犯闻之,不喜而哭,意(抑,连词)不欲寡人反国邪?’犯对曰:‘笾豆,所以食也,而君捐之。席蓐,所以卧也,而君捐之。手足胼胝、面目黧黑,劳有功者也,而君后之。今臣有(又)与(参与,此指被排列)在后中,不胜其哀,故哭。且臣为君行诈伪以反国者众(多次)矣,臣尚自恶也,而况於君。’再拜而辞。文公止之,曰:‘谚曰:“筑社(建社神庙)者,㩷撅(字书无㩷字,疑即“骞”;㩷撅是塑神像时按压塌击的动作)而置之(置立社神塑像)。”今子与我取之(之,代国),而不与我治之;与我置之(承接谚曰之意),而不与我祀之,焉可?’解左骖而盟于河(对河神盟誓,表示永不相弃。这是收回了原来成命的表示)。”

晋公子重耳渡河时所要捐弃的,正是他在流亡困苦中赖以生活之物和出生入死的功臣。咎犯认为这些曾与自己共患难的人与物,是不能丢弃的,否则将使臣下感到寒心。重耳能察纳善言,当即改正了错误。

后诗文词曲中用“弃席”的典故,喻指对下属故旧的闲废弃置。

南朝宋.鲍照《代东武呤》诗:“弃席思君幄,疲马恋君轩。”即用其事。(东武,泰山下小山名。)


【词语弃席】   汉语词典:弃席

猜你喜欢

  • 棋逢对手

    原为“棋逢敌手”。棋:下棋。逢:遇到。对手:能力相当的对方。比喻双方本领不相上下,分不出胜负。公元383年,前秦王苻坚率兵百万,攻打东晋。谢安临危受命,负责抵御。谢玄对当时形势很担心,便问计于谢安。谢

  • 手挥目送

    三国 魏嵇康所作《四言赠兄秀才公穆入军诗》之十四,有“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之句,谓一面仰视飞鸟,一面挥手弹琴,手眼并用,无不自如。后以“手挥目送”形容赏心悦目,怡然自得。亦比喻行文

  • 东海金

    班固《汉书.疏广传》载:太傅疏广辞职时,“上以其年笃老,皆许之,加赐黄金二十斤,皇太子赠以五十斤”。归乡里后,疏广就用这些金钱每日设酒宴请家乡亲友。有人劝他留些金钱为子孙买些田宅,疏广回答说:“吾岂老

  • 脊令原

    源见“鹡鸰在原”。指兄弟急难不能相顾。脊令,同“鹡鸰”。清吴伟业《观蜀鹃帝剧有感》诗之二:“二月东风歌《水调》,脊令原上使人愁。”【词语脊令原】   汉语大词典:脊令原

  • 瀛州玉雨

    瀛洲:古代传说中的仙山。“瀛洲玉雨”谓降于仙山之雨。后又转喻为梨花。宋代陶穀《清异录.花.瀛洲玉雨》:“司空图《菩萨蛮》谓梨花为‘瀛洲玉雨’。”

  • 跨鹤吹笙

    源见“王乔控鹤”。形容仙人的快乐生活。宋周密《木兰花慢.两峰插云》词:“明月千岩夜半,溯风跨鹤吹笙。”

  • 寝处

    源见“寝食皮肉”。形容仇恨极深而必报。《聊斋志异.宫梦弼》:“和击桌曰:‘曩年非姥怜赐一瓯粥,更何得旋乡土!今欲得而寝处之。’”【词语寝处】   汉语大词典:寝处

  • 误攫金

    源见“不疑诬金”。指受人误解。清吴伟业《短歌》:“胠箧从他误攫金,告缗怜我非怀璧。”【词语误攫金】   汉语大词典:误攫金

  • 璧谢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载:晋公子重耳出亡,及曹,曹共公不礼,僖负羁之妻乃馈重耳盘飧,内置以璧。公子受飧而反其璧。后因谓退还馈赠并表谢意为“璧谢”。清蒋士铨《桂林霜.胁降》:“我说这礼物送得不妥,一定要

  • 红叶良媒

    源见“红叶题诗”。谓用红叶题诗作传情媒介。明沈受先《三元记.庆缘》:“一段姻缘天上来,何须红叶良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