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悔读南华

悔读南华

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五四):“令狐綯(táo)曾以旧事访于庭筠,对曰:‘事出《南华》,非僻书也。或冀相公燮理之暇,时宜览古。’綯益怒,奏庭筠有才无行,卒不登第。庭筠有诗曰:‘因知此恨人多积,悔读《南华》第二篇。’”

唐代诗人温庭筠因触怒权贵不得登第,以诗抒发愤懑,诗中有“悔读南华(即《庄子》)”之句。后用为典故,形容学问高深不为人所容。

宋.陆游《怀镜中故庐》诗:“从宦只思乘下泽,忤人常悔读南华。”


述宾 南华,又称南华经、南华真经,是《庄子》的别名。唐代,《庄子》与《老子》并称经典。庄子被称为南华真人。后悔当初读了《南华经》,感慨自己学识渊博而不被人所容。语出宋·计有功《唐诗纪事·温庭筠》:“令狐绹曾以旧事访于庭筠,对曰:‘事出《南华》,非僻书也。或冀相公燮理之暇,时宜览古。’绹益怒,奏庭筠有才无行,卒不登第。庭筠有诗曰:‘因知此恨人多积,悔读南华第二篇。’”宋·陆游《怀镜中故庐》:“从宦只思乘下泽,忤人尚~。”△常用于表现抑郁不得志之感慨。 →抑郁不得志 怀才不遇 ↔无怨无悔 适逢良机


悔读南华”意谓学问高深而不被人容。

“悔读”,后悔读。“南华”,必然是一篇文章或一部书。“南华”指的是什么呢? 指的是 《庄子》,道家崇奉 《庄子》为“《南华经》”。因此,“悔读南华”就是后悔读了 《庄子》这本书。

唐代令狐 ( táo) 为相时,曾向温庭筠 ( 词人) 问过一个问题。温庭筠才思敏捷,随口答道: “事出 《南华经》。这并非是僻书,希望您在公务闲暇之际,经常看看这些古籍。”令狐绹听了,心里很是生气,对温庭筠自然没有好印象。所以,温庭筠考试,最终都不能及第。他自己感慨地写诗道: “因知此恨人多积,悔读南华第二篇。”事见 《唐诗纪事》。

后遂以 “悔读南华”表示遭人忌恨,学问高深而不为人容之意。


【词语悔读南华】  成语:悔读南华汉语词典:悔读南华

猜你喜欢

  • 顾复之恩

    《诗.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顾:回视。复:反复。后用以比喻父母的爱育之恩。《后汉书.孝桓帝纪》:“朕离父母之爱,隔顾复之恩。

  • 鱼出听曲

    《荀子.劝学》:“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列子.汤问》:“瓠巴鼓琴而鸟舞鱼跃。”《淮南子.说山训》:“瓠巴鼓瑟而淫鱼出听。”东汉.高秀注:“瓠巴,楚人也,善鼓瑟,淫鱼喜音,出头

  • 囊中诗

    源见“锦囊佳句”。称集存的诗作。清吴伟业《盐官僧香海问诗》诗:“索我囊中诗,搔首不能对。”

  • 飞鸿踏雪

    同“飞鸿留爪”。清袁枚《重过玉山感旧》诗:“飞鸿踏雪痕难觅,司马题桥梦未忘。”主谓 比喻往事所留下的痕迹。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人生到处知何以? 应似~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 如芒在背

    同“芒刺在背”。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崔秀才》:“众闻之,无不赧然,如芒在背。”述宾 好像芒刺扎在背上。形容非常不安。语本《汉书·霍光传》:“宣帝始立,谒在高庙,大将军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

  • 惨绿少年

    唐.张固《幽闲鼓吹》:“孟阳初为户部侍郎,夫人忧惕,谓曰:‘以尔人材而在丞郎之覈,吾惧祸之必至也。’户部解喻再三。乃曰:‘不然试会尔同列吾观之。’因遍招深熟者。客至,夫人垂帘视之。既罢会,喜曰:‘皆尔

  •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见〔百足之虫,至死不僵。〕其他 百足,为马陆之异名。比喻有钱有势者,根基牢固,虽然失败,亦不至立即潦倒没灭。《本草·马陆》:“释名:弘景曰:‘此虫足甚多,寸寸断之,亦便寸行’;故鲁连子云:‘百足之虫,

  • 菽水之养

    同“菽水承欢”。明夏完淳《狱中上母书》:“斤斤延此二年之命,菽水之养无一日焉。”

  • 冠宜挂

    源见“挂冠”。谓适宜于辞官隐退。元白朴《庆东原》曲:“忘忧草,含笑花,劝君闻早冠宜挂。”

  • 弱翁方大用

    《汉书.魏相传》:“魏相字弱翁。……复有诏守茂陵令,迁扬州刺史。考案郡国守相,多所贬退。相与丙吉相善,时吉为光禄大夫,与相书曰:‘朝廷已深知弱翁治行,方且大用矣。愿少慎事自重,臧器于身。’相心善其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