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惊惶失措

惊惶失措

惊惶:惊慌。失措:举止不正常,失去常态。由于惊恐害怕,而导致举止失常,不知如何是好。元晖业(?-551年)字绍远,魏景穆皇帝的玄孙。小时阴险刻薄,常与贼寇交往,长大后却折节向学,遍读诸子史传,下笔成文,且极有志向,先后任司空、太尉等官。后来魏室逐渐衰落,高欢、高洋父子势力越来越大,元晖业开始消沉,每日喝酒解忧。北齐天宝二年(552年),他跟随文宣帝高洋到晋阳,一天他在宫门外大骂元韶说:“你还不如一个老妇人,背着玉玺却给别人,为什么不打碎它。我说出这种话来,知道必将被处死,然而你又能再活多久。”文宣帝听到这些话后,便命令处死他。同时被处死的还有元孝友。临刑之时,元孝友非常害怕,失去常态。而元晖业却脸不变色,像没事一样。

【出典】:

北齐书·元晖业传》卷28,387页:“天保二年,从驾至晋阳,于宫门外骂元韶曰:‘尔不及一老妪,背负玺与人,何不打碎之。我出此言,既知死也,然尔亦讵得几时!’文宣闻而杀之,亦斩临淮公孝友。孝友临刑,惊惶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例句】: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1:“少卿虚心病,元有些怕见他的,亦且出于不意,不觉惊惶失措。”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由轻敌而发生的对于准备的放松,和由被敌人进攻所吓倒而发生的惊惶失措,都是应该坚决反对的不良倾向。”


述补 惊慌不安,不知所措。钱钟书《围城》3:“收发处给他一封电报,他~,险以为苏小姐的死信,有准会打电报来呢?”△贬义。常用于写人吓得心神不定,举止慌乱。→六神无主 手忙脚乱 仓皇失措 ↔从容不迫 行若无事 应付自如。也作“惊慌失措”、“惊慌无措”、“惊惶无措”。


【词语惊惶失措】  成语:惊惶失措汉语词典:惊惶失措

猜你喜欢

  • 双飞燕

    《文选.江淹〈杂体诗.效李陵从军〉》:“袖中有短书,愿寄双飞燕。”李周翰注:“燕春南飞就暖,巢于人家,故愿以书寄之。”后因以“双飞燕”借指信使。清顾炎武《寄刘处士大来》诗:“聊裁一幅书,去托双飞燕。”

  • 木榻跪穿

    同“木榻坐穿”。清 吴启元《广宁望医巫闾山雪》诗:“木榻跪穿心久定,黄金锄去眼谁看。”

  • 洛书

    源见“河图洛书”。儒家关于《尚书.洪范》“九畴”创作过程的传说。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原道》:“若乃河图孕乎八卦,洛书韫乎《九畴》,玉版金镂之实,丹文绿牒之华,谁其尸之,亦神理而已。”【词语洛书】 

  • 雕鸟尽,良弓藏

    同“鸟尽弓藏”。《水浒传》九十回:“兄长到功成名就之日,也宜寻个退步。自古道:‘雕鸟尽,良弓藏。’”

  • 九天奋迹

    源见“鲲鹏展翅”。喻飞黄腾达。明孟称舜《娇红记.辞亲》:“怎能够九天奋迹,一身荣贵?”

  • 割酒

    晋.葛洪《神仙传.左慈》:“公闻慈求分杯饮酒,谓当使分先饮,以余与慈耳。而拔道簪以画杯酒,中断,其间相去数寸,即饮半,半与公。”三国时,左慈在宴席间,当曹公之面能以簪割酒为左右两半,为不饮曹公饮半之余

  • 阿保之功

    《汉书.丙吉传》:“是时掖庭宫婢则令民夫上书,自陈尝有阿保之功。”阿保之功,指保育幼儿的功劳。亦作“阿保之劳”。《晋书.顾和传》:“先是,帝以保母周氏有阿保之劳,欲假其名号,内外皆奉诏。”偏正 保育幼

  • 云泥之别

    源见“云泥”。比喻差别悬殊,一在高空一在地下。钱钟书《围城》八:“现在呢,他高高在上,跟自己的地位简直是云泥之别。”偏正 像云天和大地那样相差甚远。《后汉书·逸民传·矫慎》:“(吴苍)遗书以观其志曰:

  • 淮南鸡犬

    晋.葛洪《神仙传.刘安》载:汉高帝之孙淮南王刘安谋反,“天子使宗正持节治之。八公(神仙)谓安曰:‘可以去矣’……安临去时,余药器置在中庭,鸡犬舐啄之,尽得升天。”史实是刘安谋反服毒自杀,这里附会他服药

  • 章台折杨柳

    源见“走马章台”。喻指狎妓生活。唐崔国辅《长安少年行》:“章台折杨柳,春日路旁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