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慎终追远

慎终追远

论语.学而》:“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三国魏何晏《论语集解》:‘‘孔(安国)曰:慎终者丧尽其哀,追远者祭尽其敬。”意思是对父母的丧事,要办得谨慎合理;祖先虽远要虔诚地祭祀。


并列 终,指父母丧。远,指祖先。慎重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的祖先。语出《论语·学而》:“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红楼梦》53回:“正间正殿前,悬一块闹龙填青匾,写道是:‘~’。”△用于社会生活吊念方面。→也作“谨终追远”、“慎终思远”、“追远慎终”。


慎终追远”指旧时居丧尽礼之意。

“慎”,谨慎。孔子三岁时死了父亲,后来母亲去世,他为了父母能合葬在一起,便先将母亲的遗体浅葬一个地方 ( 殡于五父之衢) 。“人之见之者,皆以为葬也。其慎也,盖殡也”,后来询问了一位同母亲关系很好的邻居老妇,才知道他父亲葬在何处,因而最终将父母 “合葬于防”( 详 “殡仪馆”条) 。孔子居丧尽礼之 “慎”可见。

“终”,终极、临终。

“追”,追思、追怀。

“远”,远祖,狂言先祖、祖先。

慎终追远”就是对父母的丧事要慎重合理,对祖先虽然时隔久远,也要虔诚地追思、祭奠。《论语·学而》: “曾子曰: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三国魏·何晏 《论语集解》: “孔 ( 安国) 曰: 慎终者丧尽其哀,追远者祭尽其敬。”

慎终追远”,居丧尽礼,则 “民德归厚”。可见, “慎终追远”反映出人的心性修养、道德品质。

厚养薄葬是我国人民传统的美德。上辈人去世了,“丧尽其哀”、“祭尽其敬”,这是符合传统美德的; 而大肆操办、墓地奢华,则是不 “慎”的表现,有悖常理。而另有人丧不哀、祭不敬 ( 当然是极少数) ,则是道德的丧失、良知的泯灭。俗所谓 “清明不祭祖,等于养猪狗”,那种人同猪狗又有何异?


【词语慎终追远】  成语:慎终追远汉语词典:慎终追远

猜你喜欢

  • 锦鳞书

    源见“鱼传尺素”。指远方的书信。唐杜牧《春思》诗:“绵羽啼来久,锦鳞书未传。”【词语锦鳞书】   汉语大词典:锦鳞书

  • 纳吉

    古代婚嫁六礼之一。男家于家庙中卜得吉兆,备礼通知女家,决定婚事。《仪礼.士昏礼》:“纳吉用雁,如纳采礼。”郑玄注:“归卜于庙,,得吉兆,复使使者往告,昏姻之事于是定。”【词语纳吉】   汉语大词典:纳

  • 嗟微管

    源见“微管之叹”。称赞贤德大臣功勋卓著。宋刘克庄《贺新郎.杜子昕凯歌》词:“不论周郎并幼度,便仲尼复起嗟微管。”

  • 苏季裘敝

    同“季子貂敝”。清归庄《与顾宁人书》:“不忧苏季裘敝,范叔衣寒。”

  • 满堂

    《老子》:“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后因以“满堂”代指金玉及财富。南朝 梁任昉《天监三年策秀才文》之一:“今欲使朕无满堂之念,民有家给之饶。”宋范仲淹《稼穑惟宝赋》:“田畴播殖之时,岂惭种玉;仓廪丰登之

  • 五云

    同“五云体”。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三引梁山舟诗:“我自无心结蛇蚓,错传韦陟五云如。”【词语五云】   汉语大词典:五云

  • 干卿底事

    见“干卿何事”。【词语干卿底事】  成语:干卿底事汉语大词典:干卿底事

  • 端木辞金

    《吕氏春秋.察微》:“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鲁国有条法律,凡是鲁国人在其他诸侯国当了奴

  • 牝鸡司旦

    同“牝鸡司晨”。《隋书.高劢传》:“数年以来,荒悖滋甚,牝鸡司旦,昵近奸回。”明屠隆《綵毫记.祖饯都门》:“争奈牝鸡司旦,雄狐作奸;却使太阳回照,虹霓蔽天。”见“牝鸡司晨”。明·屠隆《彩毫记·祖饯都门

  • 喻蜀

    《史记.司马相如传》:“相如为郎数岁,会唐蒙使略通夜郎西焚中,发巴蜀吏卒千人,郡又多为发转漕万余人,用兴法诛其渠帅,巴蜀民大惊恐。上闻之,乃使相如责唐蒙,因喻告巴蜀民以非上意。”汉武帝时,先使中郎将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