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折五鹿角

折五鹿角

源见“五鹿角折”。形容人多才雄辩,所向无敌。清 黄师琼《题谢侍御军中学易图》诗:“折五鹿角敢言事,龙荒漠漠来从戎。”


【典源】《汉书·朱云传》:“是时,少府五鹿充宗贵幸,为《梁丘易》。自宣帝时善梁丘氏说,元帝好之,欲考其异同,令充宗与诸《易》家论。充宗乘贵辩口,诸儒莫能与抗,皆称疾不敢会。有荐云者, 召入, 摄(zi) 登堂, 抗首而请,音动左右。既论难,连拄五鹿君,故诸儒为之语曰:‘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繇是为博士。”

【今译】 汉元帝时,少府五鹿充宗受到宠信,他精通梁丘氏的《易经》之说。宣帝当时就喜欢梁丘氏的《易》学,至元帝更是爱好,他想探讨各家《易》 说的异同,让五鹿充宗与各《易》家学派论辩。五鹿充宗既显贵又能言善辩,各家儒生莫能与之抗衡,都称病不敢来论战。有人推荐朱云,即召入,朱云撩衣登堂,昂首发问,声音洪亮。开始论辩后,连续驳倒五鹿充宗。儒生们为之传语:“五鹿犄角大又长,朱云把它折断了。”由此朱云当了博士。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辩论问难,使别人折服; 或形容人有辩才。

【典形】 五鹿何能酬、五鹿角、岳鹿折、折角、折群儒角、折五鹿、折五鹿角。

【示例】

〔五鹿何能酬〕 唐·卢照邻《咏史》之四:“三公不敢吏,五鹿何能酬。”

〔五鹿角〕 清·黄遵宪《感怀》:“戴凭席互争,五鹿角屡折。”

〔岳鹿折〕 清·张英《赠螺浮黄门》:“岳鹿折来真有胆,山龙补处自无痕。”

〔折角〕 清·黄景仁《送容甫归里》:“此日众中推折角,他年殿上待重茵。”

〔折群儒角〕 清·汤右曾《上玉峰徐公》:“六经屡折群儒角,九服齐扶大雅轮。”

〔折五鹿〕 清·王涛《赠唐魏公》:“雄辩惊四筵,高谈折五鹿。”

〔折五鹿角〕 清·黄师琼《题谢侍御军中学易图》:“折五鹿角敢言事,龙荒漠漠来从戎。”


猜你喜欢

  • 桑榆补

    源见“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谓善于补救失误。清赵翼《树斋大司马述庵少司寇奉使秦邮扁舟往晤留连永日别后却寄》诗:“在朝与在野,均贵桑榆补。”【词语桑榆补】   汉语大词典:桑榆补

  • 鸠占鹊巢

    同“鸠居鹊巢”。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又刘景南尝僦一寓,迁入之夕,大为狐扰。景南呵之曰:‘我自出钱租宅,汝何得鸠占鹊巢?’”见“鹊巢鸠居”。清·无名氏《亡国恨·海蹈》:“~,暗地将权盗

  • 羲和走驭

    同“羲和驭日”。唐白居易《遣怀》诗:“羲和走驭趁年光,不许人间日月长。”

  • 五帝君

    《周礼.春官.小宗伯》:“兆五帝于四郊。”东汉.郑玄注:“五帝:苍曰灵威仰,太昊食焉;赤曰赤熛怒,炎帝食焉;黄曰含枢纽,黄帝食焉;白曰白招拒,少昊食焉;黑曰汁光纪,颛琐食焉。”《春秋文耀钩》:“春起青

  • 点睛

    源见“画龙点睛”。指绘画、文章在关键处能点出要旨,传出神彩。清李渔《闲情偶寄.格局》:“犹塑佛者不即开光,画龙者点睛有待。”“点睛”,现在常说成 “画龙点睛”。讲话或写文章,在关键的地方以一两句精辟的

  • 觳觫

    《孟子.梁惠王上》:“王坐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赵岐注:“觳觫,牛当到死地处恐貌。”后以“觳觫”借指牛。唐皎

  • 俎樽折冲

    源见“折冲樽俎”。指在会盟的席上或外交谈判中制胜对方。《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嘉定十四年》:“许国之忠,应变之略,隐然有俎樽折冲之风。”见“折冲尊俎”。【词语俎樽折冲】  成语:俎樽折冲汉语大词典:俎樽折

  • 樱桃宴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三“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新进士尤重樱桃宴。乾符四年(乾符,唐僖宗年号,四年为公元八七七年),永宁刘公第二子覃及第,时公以故相镇淮南,敕邸吏日以银一铤资覃醵罚(铤,金锭;

  • 白杨悲

    《文选》卷二十九《古诗十九首》其十三:“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唐.李善注:“《白虎通》曰:‘庶人无坟,树以杨柳。’”古代普通人坟墓上常栽杨或柳,古诗“白杨何萧萧”是咏墓葬之

  • 三穗禾梦

    《后汉书.蔡茂传》:“茂初在广汉,梦坐大殿,极(极,殿梁)上有三穗禾,茂跳取之,得其中穗,辄复失之。以问主簿郭贺,贺离席庆曰:‘大殿者,宫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其中穗,是中台之位也。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