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绕朝策”。借指良谋不被当权者采用。柳亚子《恭谒孙先生之灵堂有感》诗:“绕朝不用吾终憾,苌叔难凭碧化量。”
《刘根外传》:“汉武帝登少室,见一女子以九节杖仰指日。”《真诰》:“杨羲梦蓬莱仙翁拄九节杖而视白龙。”“九节杖”即仙人所用器具。唐.杜甫《望岳》诗:“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词语九节杖】
《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孔颖达疏:“一致而百虑者,所致虽一,虑必有百,言虑虽百种,必归于一致也。”常指虑虽百端,理归于一。隋炀帝《宝台经藏愿文》:“殊涂同归,一致百虑。内外交融
即“餺饦”,犹今之拉面。晋时称汤饼,唐时称“不托”。《新五代史.李茂贞传》:“朕与六宫皆一日食粥,一日食不托。”宋代欧阳修《归田录》卷二:“汤饼唐人谓之不托,今俗谓之馎饦矣。”宋代程大昌《演繁露.不托
源见“乘槎”。指游仙或出使远行之人。宋程珌《满江红.龚抚干示闰中秋》词:“更明年、重约再来时,乘槎客。”
晋潘岳《悼亡诗》之一:“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折。春风缘隙来,晨霤承檐滴。寝息何时忘,沉忧日盈积。”后因以“潘岳悼亡”为丧妻之典。周咏《泣红亭小说题词》
源见“楚弓楚得”。谓得物受益。唐刘长卿《避地江东留别淮南使院诸公》诗:“何辞向物开秦镜,却使他人得楚弓。”
同“金地”。唐宋之问《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散花多宝塔,张乐布金田。”宋王禹偁《酬楚才上人诗》:“可怜嗷嗷避征役,半入金田不耕织。”【词语金田】 汉语大词典:金田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晏子病,将死,凿楹纳书焉。谓其妻曰:‘楹语也,子(儿子)壮而示之。’”后遂以“晏子楹”指先人遗言留处。唐李商隐《五言述德抒情诗》:“经出宣尼壁,书留晏子楹。”【典源】《晏子春
节省费用,爱惜人力。语出《论语.学而》:“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一:“太祖尝曰:‘吾每于宫中理事,辄取孔子之言观之,如‘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真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