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拄笏看山

拄笏看山

世说新语.简傲》:“王子猷(晋王徽之,字子猷,王羲之子,性格卓荦不羁)作桓车骑(桓冲字幼子,《世说新语》附《释名》说字玄叔,亦称‘车骑’)参军(官名,晋及南北朝时,诸王府及将军开府都设此职,是重要的参议军政的慕僚),桓谓王曰:‘卿在府久,比(近来)当相料理。’初不答,直高视,以手版拄颊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

王徽之身为参军官,久不愿理事,桓冲促其料理,王却傲然不作回答,以笏拄颊说的话,正表现出他的心志根本不在府中事务上,而在于闲逸适志。

旧因以“拄笏看山”比喻虽在高官而有闲情雅致。

宋.苏轼《次韵胡完夫》诗:“老去上书还北阙,朝来拄笏看西山。”(《分类东坡诗》十九)


并列 拄,顶着,支撑;笏,手板;拄笏,用手板撑着面颊,若有所思的样子;看山,欣赏山景。形容在官却有悠然闲情。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简傲》:“王子猷作桓车骑参军。桓谓王曰:‘卿在府久,比当相料理。’初不答,直高视,以手板拄颊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宋·陈与义《漫郎》:“漫郎功业大悠然,~了十年。”※拄,不读作zhù;笏,不读作wù。△多用于描写为官忙里偷闲,悠然自得之态。也作“拄笏西山”、“拄颊看山”。


【典源】《世说新语·简傲》:“王子猷作桓车骑参军。桓谓王曰:‘卿在府久,比当相料理。’初不答,直高视,以手版拄颊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晋书·王羲之传》亦载。

【今译】 晋代王徽之(字子猷) 性情疏放不羁,他曾任车骑将军桓冲的骑兵参军,不理政务,桓冲对他说:“你在府中很久了,应当料理些事务。”王徽之不回答,两眼望着远处,用手版拄着脸颊说:“西山早晨,空气很清新嘛。”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狂放不羁,不问俗事。

【典形】 参军拄笏、笏挂颊、看爽气,看西爽、骑曹知爱山、爽气、爽气西山、爽气朝来、西山爽、西山爽气、朝来爽气、拄笏、拄笏看山、拄颊、朝气爽、朝来清气、拄笏西山、西山朝爽、西山气爽、望爽气。

【示例】

〔参军拄笏〕 宋·黄庭坚《再次韵呈明略》:“参军拄笏看云气,此中安知枯与荣。”

〔笏挂颊〕 宋·苏轼《再用前韵寄莘老》:“困穷谁要卿料理,举头看山笏挂颊。”

〔看奭气〕 明·高启《致爽阁》:“拄笏朝吟看爽气,登临谁有晋风流?”

〔看西奭〕清·钱谦益《张藐姑太仆许饷名酒》:“马曹官好看西爽,酒郡封移带宿酣。”

〔骑曹知爱山〕 宋·范成大《奉题胡宗伟推官揽秀堂》:“南邻范叔骨相寒,不如骑曹知爱山。”

〔爽气西山〕 清·徐作肃《秋过南村》:“爽气西山玉麈柄,荣名北阙锦盘陀。”

〔爽气朝来〕 唐·钱起《乐游原晴望》:“爽气朝来万里清,凭高一望九愁轻。”

〔西山爽〕 唐·王维《送李太守赴上洛》“若见西山爽,应知黄绮心。”

〔西山爽气〕 元·王恽《平湖乐·尧庙秋社》:“朝来致有,西山爽气,不羡日夕佳。”

〔朝来爽气〕 宋·陈与义《遥碧轩作呈使君少隐》:“朝来爽气如有朝,送我凭轩一杯酒。”

〔拄笏〕 清·严沆 《送吴谨侯同馆》:“夺我凤凰池,未妨彭泽醉,兴来拄笏西山翠。”

〔拄笏看山〕 宋· 陆游 《春晚书怀》:“脱巾漉酒从人笑,拄笏看山颇自奇。”

〔拄颊〕清·高其倬《与熊敏思登蟠龙山顶》:“城中拄颊看西山,千峰历历横眉端。”


【词语拄笏看山】  成语:拄笏看山汉语词典:拄笏看山

猜你喜欢

  • 血流漂卤

    犹血流漂杵。卤,大盾。《后汉书.郡国志一》“凡县名先书者,郡所治也”刘昭注引晋皇甫谧《帝王世纪》:“长平之战,血流漂卤。”见“血流漂杵”。《后汉书·郡国志一》:“凡县台先书者,郡所治也。”刘昭注引晋·

  • 青蝇

    源见“青蝇营营”。指谗佞。《楚辞.刘向〈九叹.怨思〉》:“若青蝇之伪质兮,晋骊姬之反情。”王逸注:“青蝇变白使黑,变黑使白,以喻谗佞。”【词语青蝇】   汉语大词典:青蝇

  • 庭罗雀

    源见“门可罗雀”。形容门庭冷落。清董元恺《满江红.寿祖赞善勿庵》词:“文蔚起,名薰炙;庭罗雀,尘凝席。”

  • 楚国纤腰

    同“楚宫细腰”。清黄遵宪《己亥杂诗》之二九:“窅娘侧足跛行苦,楚国纤腰饿死多。”

  • 郑君谷口

    同“郑生谷”。唐上官仪《高洁之士策》:“郑君谷口,擅不言之谣;曹相府门,多清净之化。”

  • 叫阍

    《楚辞》战国楚.屈原《离骚》:“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东汉.王逸注:“帝,谓天帝。阍,主门者也。阊阖,天门也。言已求贤不得,疾谗恶佞,将上诉天帝,使阍人开关,又倚天门望而距我,使我不得入也。

  • 柔克

    与刚克相对,谓以柔顺见胜。克:胜。《书.洪范》:“沈渐刚克,高明柔克。”《左传.文公五年》:“商书曰:沈渐刚克,高明柔克。”晋代杜预注:“沈渐,犹滞溺也。高明,犹亢爽也。言各当以刚柔胜己本性,乃能成全

  • 阳云

    同“阳台”。南朝 齐谢朓《七夕赋》:“哂阳云于荆梦,赋《洛》篇于陈想。”唐李白《惜馀春赋》:“披卫情于淇水,结楚梦于阳云。”王琦注:“阳云台即阳台也。”【词语阳云】   汉语大词典:阳云

  • 金门割肉归

    源见“割肉怀归”。指东方朔在汉宫中割肉怀归事。明徐渭《送史靖江》诗:“曾见东方朔,金门割肉归。”

  • 壶里三光

    同“壶中天”。唐钱起《柏崔老人号无名先生男削发女黄冠自以云泉独乐命余赋诗》:“鹤前飞九转,壶里住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