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见:无稽之言偏正 稽,考查。毫无根据的言论。《尚书·大禹谟》:“无稽之言勿听。”清·壮者《扫迷帚》23回:“愚民听信~,以致自取其祸,可为浩叹。”△贬义。多用于毫无根据的言论方面。→耳食之谈 道听途
同“傅说霖”。元 刘秉中《朝中措.书怀》词:“天人学业,风云气象,可困泥涂。随着傅岩霖雨,大家济润焦枯。”【词语傅岩霖雨】 汉语大词典:傅岩霖雨
《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滕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归(一作愧)色。”战国时,苏秦游说秦昭王意见未被采纳,资用乏绝,
源见“灞陵呵夜”。谓失势长官受到下级小官吏的刁难或欺凌。宋陆游《夜抵葭萌惠照寺寓榻小阁》诗:“夜行触尉那能避,旦过随僧不待招。”
居、诸:语气助词。 本义为日月。 后常用指岁月的流逝。语出《诗.邶风.柏舟》:“日居月诸,胡迭而微。”《东府诗集.蔡琰〈胡笳十八拍〉》:“日居月诸兮在戎垒,胡人宠我兮有二子。”晋.陶潜《命子》:“
《易.同人》:“九三,伏戎于莽。”后以“伏莽”指军队埋伏在草莽中。亦指潜藏的寇盗。唐李德裕《授王元逵平章事制》:“始擒伏莽之戎,遽拔升天之险。”孙中山《上李鸿章书》:“方今伏莽时闻,灾荒频见。”【词语
《庄子.天地》:“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使知索之而不得,使离朱索之而不得,使吃垢索之而不得也。乃使象罔。象罔得之。”传说黄帝出游遗失了玄珠,派了好几个人去找都未找回,于
《新唐书.韩愈传》:“愈至潮州,问民疾苦,皆曰:‘恶溪有鳄鱼,食民畜产且尽,民以是穷。’数日,愈自往视之,令其属秦济以一羊一豚投溪水而祝之……祝之夕,暴风震电起溪中,数日水尽涸,西徙六十里,自是潮无鳄
源见“桓公柳”。喻指故地旧物,感叹岁月流逝。清 丘逢甲《感旧抚今叠韵再呈絜斋世丈》之一:“谁知重话婆娑感,杨柳金城正晓风。”
源见“梦惠连”。指因梦弟而得佳句美诗。明文徵明《题春堂咏别卷送安庆陆容之还任时容之会其二弟选之比部举之编修于京邸》诗:“草塘梦觉诗盈卷,清禁朝回笏满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