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敲门砖

敲门砖

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五:“一日,沖元自窗外往来,东坡问:‘何为?’沖元曰:‘绥来。’东坡曰:‘可谓奉大福以来绥。’盖沖元登秋时赋句也。沖元曰:‘敲门瓦砾,公尚记忆耶!’”后以“敲门砖”比喻士人借以猎取功名的工具,一达目的即抛弃无用。明田艺蘅《留青日札.非文事》:“又如《锦囊集》一书……抄录七篇,偶凑便可命中,子孙秘藏以为世宝。其未得第也,则名之曰‘撞太岁’,其既得第也,则号之曰‘敲门砖’。宋人亦如此矣。”亦喻谋求名利的手段。朱光潜《给一位写新诗的青年朋友》:“诗不是一种空洞的主义,也不是一种敲门砖。”


偏正 敲门用的砖,门开砖即可弃。明·田艺蘅《留青日札摘抄·非文事》:“又如《锦囊集》一书……抄录七篇,偶凑便了命中,子孙秘藏,以为世宝。其未得第也,则名之曰撞太岁,其既得第也,则号之曰敲门砖。”△贬义。用于比喻猎取功名的工具,功名到手即可抛弃;也用于比喻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选取的手段。


【词语敲门砖】  成语:敲门砖汉语词典:敲门砖

猜你喜欢

  • 南阳佳气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载:东汉光武帝刘秀,字文淑,南阳人,“光武初骑牛,杀新野尉乃得马。”又《光武帝纪论》:“及王莽篡位,忌恶刘氏,以钱文有金刀,故改为货泉,或以货泉字文为‘白水真人’。后望气者苏伯阿

  • 舌下齐城

    《汉书.蒯通传》:“(韩信)闻汉王使郦食其说下齐,信欲止。通(蒯通,范阳人,为足智多谋之士)说信曰:‘将军受诏击齐,而汉独发间使下齐,宁有诏止将军乎?何以得无行!且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舌,下齐七十余城

  • 筑舍道傍

    同“筑室道谋”。《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七年》:“此所谓筑舍道傍,无时可成。”胡三省注:“《诗》曰: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见“筑室道谋”。傍,旁边。【词语筑舍道傍】  成语:筑舍道傍汉语大词

  • 乞食吹箫

    指伍子胥逃难,吹奏如笛、箫之竹管乐器篪(chí池)来讨饭吃。后以此典比喻志士流浪飘泊,处境艰难困窘。伍子胥(?——前484年),名员,字子胥。他父亲伍奢是楚国(都郢,今湖北江陵纪南城)太师,辅太子建。

  • 衣冠南渡

    唐刘知幾《史通.邑里》:“异哉,晋氏之有天下也!自洛阳荡覆,衣冠南渡,江左侨立州县,不存桑梓。”本指西晋末,晋元帝建都建业(今江苏 南京),中原士族相继南渡之事。后用“衣冠南渡”为历代北方战乱时中原士

  • 范袍

    同“范叔袍”。李光《河山四律》诗之三:“丘坟我已悬徐剑,湖海人犹著范袍。”

  • 千里共婵娟

    同“月明千里”。宋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词语千里共婵娟】  成语:千里共婵娟汉语大词典:千里共婵娟

  • 谢公屐

    《宋书.谢灵运传》:“(灵运)寻山陟岭,必造幽峻,岩嶂千重,莫不备尽。登蹑常著木屐,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则去其后齿。”南朝诗人谢灵运喜爱游山玩水,为登山穿有齿木屐,可前后装卸。后遂用为咏登山之典。唐.陆

  • 锦囊诗袋

    源见“锦囊佳句”。指收藏诗作的袋子。明康海《中山狼》二折:“谁曾见这锦囊诗袋,却遮藏的虎党狐侪。”

  • 不知人间有羞耻事

    常用以指斥寡廉鲜耻之徒。语出宋.欧阳修《与高司谏书》:“昨日安道贬官,师鲁待罪,足下犹能以面目见士大夫,出入朝中,称谏官,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宋.李立仪《闲居赋》:“蒙不洁而反以衒鬻,蹈荆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