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文成食马肝

文成食马肝

指汉武帝晚年迷信鬼神求仙方,被他所封之文成将军欺骗。汉武帝杀死文成将军少翁,并隐讳说他是吃马肝死的。后以此典比喻方术鬼神事。汉武帝(前156年——前87年),姓刘名彻,是汉景帝之子。汉武帝在位期间,接受董仲舒建议,“独尊儒术”,作为巩固政权的工具。但他举行封禅,祭神求仙,齐地人少翁以鬼神方术晋见以投其所好。汉武帝赐封少翁为文成将军,赏赐财物很多,以待宾客礼节对待他。过了一年多,他的方术逐渐不灵,天神没来。他便用绸绢写了一些话,给牛吃下,假装不知道,说这牛肚子里有奇物。杀牛看到帛书,书上写的话很奇怪。汉武帝认出帛书上的笔迹,识破了伪造的帛书,于是杀了文成将军,并隐瞒这件事。乐成侯上书介绍奕大。汉武帝杀死文成将军后,后悔他死得太早,可惜他的方术没有尽传,等见到奕大,极为高兴。奕大说:“然而我怕象文成将军一样,那么方士们都要掩口了,怎么敢谈论方术呢!”汉武帝说:“文成将军是吃了马肝死的。”此典又作“文成误马肝”。

【出典】:

史记》卷28《封禅书》1387、1388、1389、1390页:“齐人少翁以鬼神方见上。”“于是乃拜少翁为文成将军,赏赐甚多,以客礼礼之。”“居岁余,其方益衰,神不至。乃为帛书以饭牛,详(通“佯”,假装)不知,言曰此牛腹中有奇。杀视得书,书言甚怪。天子识其手书,问其人,果是伪书,于是诛文成将军,隐之。”“乐成侯上书言奕大。”“天子既诛文成,后悔其蚤(通“早”)死,惜其方不尽,及见奕大,大说(通“悦”,高兴)。”“大言曰:‘然臣恐效文成,则方士皆奄(通“掩”)口,恶(Wū巫,何)敢言方哉!”上曰:‘文成食马肝(相传马肝有毒,人吃了会死)而死耳。’”

【例句】:

宋·杨亿《汉武》:“力通青海求龙种,死讳文成食马肝。” 清·唐孙华《闻张二星若讣》:“未应子美贪牛肉,岂似文成误马肝。”


【典源】《史记·封禅书》:“齐人少翁以鬼神方见上。……于是乃拜少翁为文成将军,赏赐甚多,以客礼礼之。……居岁余,其方益衰,神不至。乃为帛书以饭牛,详 (佯) 不知,言曰此牛腹中有奇。杀视得书,书言甚怪。天子识其手书,问其人,果是伪书,于是诛文成将军,隐之。”“其春,乐成侯上书言栾大。……天子既诛文成,后悔其蚤死,惜其方不尽,及见栾大,大说 (悦)。……大言曰:‘臣常往来海中,见安期、羡门之属。……然臣恐效文成,则方士则奄口,恶敢言方哉!’上曰:‘文成食马肝死耳。子诚能修其方,我何爱乎?’”

【今译】 汉武帝时,有个方术之士齐人少翁,能够驱使鬼神,汉武帝拜他为文成将军,很优待他。后来他的方术不灵了,鬼神不至。于是他把帛书偷偷给牛吃下,假装不知道,说牛肚子里有异物,杀牛得书,上面讲得很怪。汉武帝认识他的笔迹,问献牛的人,果然是伪造的,于是将文成处死,而将事隐秘下来。以后又有人推荐术士栾大,栾大提起这事,汉武帝不承认,说文成是吃马肝而死的。

【释义】 后以此典指方术鬼神事。

【典形】 马肝、文成食马肝、文成误马肝。

【示例】

〔马肝〕 清·王士禛《鼎湖原》之二:“马肝已讳文成死,又见神君祀柏梁。”

〔文成食马肝〕 宋·杨亿《汉武》:“力通青海求龙种,死讳文成食马肝。”

〔文成误马肝〕 清·唐孙华《闻张二星若讣》:“未应子美贪牛肉,岂似文成误马肝。”


猜你喜欢

  • 凤楼手

    同“五凤楼手”。明李东阳《和谢于乔修撰云山图联句韵》:“重披意俱新,未接神已凝。雄夸凤楼手,规制皆略称。”【词语凤楼手】   汉语大词典:凤楼手

  • 贵耳贱目

    重视耳所闻,轻视眼所见。形容人轻信传闻,却忽视亲眼目睹的事实。汉代张衡《东京赋》:“若客所谓,末学肤受,贵耳而贱目者也。”并列 相信道听途说的,而不信亲眼所见的事实。语出汉·张衡《东京赋》:“若客所谓

  • 双瞳方

    源见“方瞳翁”。指得道成仙。宋苏轼《戏作种松》诗:“白发何足道,要使双瞳方。”

  • 长岑长

    《后汉书.崔骃列传》:“(窦)宪擅权骄恣,骃数谏之。及出击匈奴,道路愈多不法,骃为主簿,前后奏记数十,指切长短。宪不能容,稍疏之,因察骃高第,出为长岑长。骃自以远去,不得意,遂不之官而归。”唐.李贤注

  • 照雪

    源见“孙康映雪”。谓勤学苦读。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古人勤学,有握锥、投斧、照雪、聚萤。”【词语照雪】   汉语大词典:照雪

  • 扫除诗书

    源见“焚书坑儒”。指秦始皇焚书,实行愚民政策。宋苏轼《石鼓歌》:“扫除诗书诵法律,投弃俎豆陈鞭杻。当年何人佐祖龙,上蔡公子牵黄狗。”

  • 水上邮

    源见“致书邮”。谓被沉在水中的书信。清李渔《怜香伴.缄愁》:“教他把云笺交付纤纤手,早取回音慰病眸,切莫做那有意沉浮的水上邮。”

  • 布衣交

    布衣:古代指平民。平民之间的朋友关系。《战国策.齐策三》:“卫君与文(孟尝君)布衣交。”《后汉书.隗嚣传》:“三辅耆(qí)老士大夫皆奔归嚣,嚣素谦恭爱士,倾身引接,为布衣交。”(耆老:年老德高的人。

  • 连宵桑下

    源见“三宿恋”。谓久宿而生恋心。清赵执信《池上归兴》诗之一:“未免违他慈氏戒,连宵桑下苦低徊。”

  • 分镜

    源见“破镜重圆”。喻夫妻离异。明高明《琵琶记.南浦嘱别》:“懊恨别离轻,悲岂断弦,愁非分镜,只虑高堂,风烛不定。”【词语分镜】   汉语大词典:分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