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文翁教授

文翁教授

汉书.文翁传》:“文翁卢江舒人也。少好学,通《春秋》,以郡县吏察举。景帝末,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见蜀地辟(通僻)陋有蛮夷风,文翁欲诱进之,乃选郡县小吏开敏有材者张叔等十余人亲自饬厉,遣诣京师,受业博士,或学律令。减省少府(古代管理财政的机构)用度,买刀布蜀物,赍计吏(上计簿的官吏)以遗博士。数岁,蜀生皆成就还归,文翁以为右职(郡中高职),用次察举,官有至郡守刺史者。又修起学官(学之官舍)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为除更繇(更,汉代指轮流更替服兵役;繇,同徭,即徭役),高者以补郡县吏,次者为孝弟力田(孝弟力田,为汉代官名,简称孝弟)。常选学官童子,使在便坐(别坐,非正廷)受事。每出行县,益从学官诸生明经饬行者与俱,使传教令,出入闺阎(内中小门,此指门户)。县邑吏民见而荣之,数年,争欲为学官弟子,富人至出钱以求之。繇(通由)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之始云。”

汉时文翁在四川做官时,非常重视教育。他兴办学校,选拔青年到京城去培养造就。又革除“更徭”,更选拔一些年轻人到地方工作实践中去锻炼,蜀川的风化因此而大变。后因以“文翁”为称颂循吏的典故。汉.李翕(音xì)《析里桥郙fǔ阁颂》:“佥(众人,大家)曰大(通太,泰)平兮,文翁复存。”(见《隶释》四)唐.王维《送梓州李使君》诗:“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诗句以文翁比拟李使君。这两句意思是说:梓州地虽僻陋,但在丰衣足食后,也可施以教化,文翁不以民俗难治而动摇自己的决心,想梓州人民也不会倚仗前贤而翻改文翁广施教授之道,而不遵你李使君的政令吧。


猜你喜欢

  • 琢磨

    治玉叫琢,治石叫磨。琢磨通指治器,即对器物的精细加工。比喻品德或文章的不断砥砺修饰,有精益求精的意思。《诗.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词语琢磨】   汉语大词典:琢磨

  • 练达

    熟练通达。常用来指阅历丰富、精通世故。《后汉书.胡广传》:“时年已八十,而心力克壮,……练达事体。”唐代白居易《李宗何可渭南令李?可京兆府户曹制》:“按内史公绰奏,宗何学古修己。练达道理。”【词语练达

  • 结髦忘忧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魏略》:“刘备屯於樊城。是时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荆州次当受敌,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亮乃北行见备。……备性好结眊,时适有人以髦牛尾与备者,备因手自结之。亮乃进曰:‘

  • 待贾沽

    同“待价而沽”。贾,“价”的古字。《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朝廷若也开科取,未必无人待贾沽。”【词语待贾沽】   汉语大词典:待贾沽

  • 臣靡兴夏

    《左传.襄公四年》载:寒浞初为寒国国君伯明氏的谗佞之臣。后羿(上古时夷族首领,善射。)篡夺了帝相的政权后,号有穷氏,任寒浞为相。“浞行媚于内(内,指宫人,浞与羿妻妾相通),而施赂于外(指收买羿的属臣)

  • 子山愁

    源见“庾信愁”。指异域思乡之愁。子山,庾信字。宋葛胜仲《行香子.愁况无聊作》词:“羁怀都在,鬓上眉头。似休文瘦,文通恨,子山愁。”

  • 推梨让枣

    《后汉书.孔融传》李贤注载:汉末孔融兄弟七人,融居第六,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取小者,大人问其故,答道:“我小儿,法当取小者。”又《梁书.王泰传》载:南朝 梁王泰幼时,祖母集诸孙侄,散枣栗于床,群儿

  • 鬼笑穷

    《南史.刘损传》:“损同郡宗人有刘伯龙者,少而贫薄,及长,历位尚书左丞、少府、武陵太守,贫窭尤甚。常在家慨然,召左右将营十一之方,忽见一鬼在傍抚掌大笑。伯龙叹曰:‘贫穷固有命,乃复为鬼笑也。’遂止。”

  • 重阳落帽

    源见“孟嘉落帽”。咏名士风流洒脱。唐权德舆《腊日龙沙会绝句》:“宁知腊日龙沙会,却胜重阳落帽时。”【词语重阳落帽】  成语:重阳落帽汉语大词典:重阳落帽

  • 断鳌炼石

    源见“女娲补天”。指女娲断鳌足立四极与炼五色石补苍天。比喻力挽世运。明 许三阶《节侠记.忧国》:“断鳌炼石声名远,汉时吕雉诛夷惨,看你这虎噬鸱张怎保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