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方:方术。 各种方术因种类相同而聚合,各种事物因类别不同而区分。 后用以指人或事物按其性质分门别类各自聚集在一起。语出《易.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汉.王符《潜夫论.本政》:“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同明相见,同听相闻。”晋.皇甫谧《〈三都赋〉序》:“土有常产,俗有旧风,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唐.魏征《道观内柏树赋并序》:“而与夫拥肿之徒,杂糅兹地,此岂所谓方以类聚,物以群分者哉!”《三侠五义》一〇七回:“所谓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原是声应气求的弟兄,焉有不伤心的道理?”


其他 方术由于种类相同而聚合,事物由于类别不同而区分。《易经·系辞上》:“~,吉凶生矣。”后指人或事物依性质分门别类各自聚集在一起。《三侠五义》107回:“北侠与丁二斧听毕,不由的俱各落泪叹息。所谓‘~’,原是声应乞求的弟兄,焉有不伤心的道理。”△多用于类别区分方面。也简作“类聚群分”。


【词语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成语: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汉语词典: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猜你喜欢

  • 船沉鉅鹿

    源见“破釜沉舟”。指项羽领兵誓死攻破秦军鉅鹿之围事。清严遂成《乌江项王庙题壁》诗:“剑舞鸿门能救汉,船沉鉅鹿竟亡秦。”

  • 蔓草不可除

    《左传.隐公元年》:祭仲向郑庄公进言,要他限制共叔段的势力,说:“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春秋时郑国大夫祭仲看出共叔段(郑庄公弟)有夺权的阴谋,向郑庄公建议要限

  • 五羖羊皮

    羖(gǔ古):黑色的公羊。此典指秦穆公用五张黑色公羊皮从楚国将被俘的百里奚赎回,委任重用。后以此典形容君王礼贤下士,重视人才;或比喻未得到机遇的贤士。百里奚,一作百里傒。一说百氏,字里,名奚。少时贫困

  • 青娥

    同“青女”。明刘基《钟山作》诗之十一:“青娥不分秋容寂,故染枫林似老人。”【词语青娥】   汉语大词典:青娥

  • 衔玉

    同“衔璧”。《后汉书.公孙述传论》:“及其谢臣属,审废兴之命,与夫泥首衔玉者异日谈也。”【词语衔玉】   汉语大词典:衔玉

  • 糜竺收资

    晋.干宝《搜神记》卷四《糜竺》:“糜竺字子仲,东海朐人也。祖世货殖,家赀巨万。常从洛归,未至家数十里,见路次有一好新妇,从竺求寄载。行可二十余里,新妇谢去,谓竺曰:‘我天使也。当往烧东海糜竺家。感君见

  • 回舟兴

    源见“访戴”。指很快消失的一时之兴。唐李白《赠崔侍御》诗:“不取回舟兴,而来命驾寻。”【词语回舟兴】   汉语大词典:回舟兴

  • 二名不偏讳

    二名:指两个字的名字。偏:单个。 按照古代避讳的礼俗,对尊长的双字名,不可两字同说,但两字分说可以不避。这叫“二名不偏讳”。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名不偏讳”。郑玄注:“偏谓二名不一一讳也。孔子之

  • 黄耳之传

    同“黄犬书”。南朝 梁萧统《锦带书十二月启.太簇正月》:“谨凭黄耳之传,伫望白云之信。”

  • 破甑生尘

    源见“甑尘釜鱼”。形容贫困乏食。明 邵璨《香囊记.得书》:“喜得逆旅逢青眼,免使破甑生尘愁范丹。”明 孙柚《琴心记.家徒四壁》:“早遣青囊出村借米,至今未归,破甑生尘,空囊垂罄。”主谓 甑,蒸食物的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