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朝三暮四

朝三暮四

原意谓以诈术欺人,今谓反复无常。养猕猴的老翁给猕猴分发橡子。说,早上发三个,晚上发四个。猕猴们都很不满。老翁见状,改口道,那么早上发四个,晚上发三个,猕猴们一下子变得十分高兴。

【出典】:

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

【例句】:

列子·黄帝》:“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物之能鄙相笼,皆若此也。” 五代后晋·刘煦《旧唐书·皇甫镈传》:“直以性惟狡诈,言不诚实,朝三暮四,天下共知;惟能上惑圣聪,足见奸邪之极。”


并列 ①耍花招欺骗人。现多比喻反复无常、变化多端。语出《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卢秀灿《桃花梦》:“你叔公向来痛恨~、偷鸡摸狗之类不讲道德的行为,我相信他是会同情支持你的,是会出面为你说话撑腰的。”②形容数目众多。 唐·崔仁《新罗国故两朝国师教谥朗空大师白月栖云之塔碑铭》:“来者如云,~。”△多用于说明不专一、变化无常方面。→朝秦暮楚 ↔一心一意。 也作“朝四暮三”、“暮四朝三”。


解释本指只变名目,不变实质来欺骗人。现多用以比喻变化多端或反复无常。

出处庄子·齐物论》:“狙(jū,猕猴)公赋(xù,橡实),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

庄子认为世界万物包括人的品性和感情,看起来千差万别,归根结底却又是齐一的,这就是“齐物”,并举了“朝三暮四”的例子来说明。这个例子说,养猴人给猴子分配橡果,说:“每位早上三颗晚上四颗。”所有的猴子都很气愤。养猴人又说:“既然这样,那么就早上四颗晚上三颗。”于是所有的猴子都非常高兴。这个例子中,名义和实际都没有变化,但猴子的喜怒却不同,这就是所谓的看似不同,实际齐一的“道”。

近义朝秦暮楚反复无常

反义墨守成规一成不变

例句

她这人总是朝三暮四,没有人喜欢她。


【词语朝三暮四】  成语:朝三暮四汉语词典:朝三暮四

猜你喜欢

  • 五朵

    同“五云字”。宋张炎《塞翁吟.友云》词:“休题五朵,莫梦阳台,不赠相思。”

  • 久束湿薪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自叙》:“而彼久束湿薪之大多数人,犹或曰:‘吾秦人而子语我以越之肥瘠也。’”犹,更,甚。语我,对我说,告诉我。秦越,秦国和越国,谓两不相干。久束湿薪,长期捆着的湿柴草。这样的柴

  • 叶县履

    同“叶县凫”。唐骆宾王《和李明府》:“传闻叶县履,飞向洛阳城。”

  • 喜鹊填河

    源见“乌鹊填桥”。指七夕神话牛郎 织女相会事。宋欧阳修《渔家傲.七夕》词:“喜鹊填河仙浪浅,云?早在星桥畔。”

  • 冬青

    同“冬青树”。清尤侗《题韩蕲王庙》诗:“千年遗庙还香火,杜宇冬青正可哀。”【词语冬青】   汉语大词典:冬青

  • 就日瞻云

    《史记.五帝本纪》:“帝尧者,放勋。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尧,名放勋,史称唐尧,他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五帝之一,是父系氏族社会后期极有德行的部落联盟首领。司马迁歌颂说,假如你要去接近

  • 劳薪

    源见“爨下劳薪”。指奔波劳累之人。清张问陶《二月二十九日出都述怀》诗之二:“年年旅食叹劳薪,又对春明折柳人。”清赵翼《哭璞丞之讣》诗:“迢递何年寻宿草,驰驱到死作劳薪。”【典源】《世说新语·术解》:“

  • 放雪翎

    参见:放鹤

  • 看花人

    源见“春风得意”。指进士及第者。清阮大铖《燕子笺.约试》:“自有彩球当果,敲打着看花人。”【词语看花人】   汉语大词典:看花人

  • 别有心肝

    同“别有肺肠”。茅盾《子夜》三:“尽管你那么说,我总以为做标金做公债的人们别有心肝。”见“别具肺肠”。茅盾《子夜》3:“尽管你那么说,我总以为做标金做公债的人们~!”【词语别有心肝】  成语:别有心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