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李斯叹黄犬

李斯叹黄犬

指李斯被诬腰斩,临刑前,他自叹再想牵黄狗去打猎,不可能了!后以此典比喻仕途险恶、蒙冤而死,追悔莫及。李斯(?——前208年),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曾为郡之小吏员,后从荀卿学习。战国末年到秦国(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初为吕不韦舍人(左右亲近之官),后被秦王政(秦始皇)任为客卿(在秦国做官之外国人,以客礼相待)。秦王政十年(前237年)以韩国水工郑国事件,宗室贵族建议逐客,李斯上《谏逐客书》谏阻,为秦王政所采纳。不久官为廷尉(主管司法的最高长官,九卿之一)。他建议对齐、楚、燕、赵、魏、韩六国采取各个击破的政策,对秦始皇统一六国,起了较大作用。秦统一六国后,李斯任丞相(百官之长,辅佐皇帝,综理全国政务)。秦始皇死后,他追随赵高,合谋伪造遗诏,迫令秦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即秦二世。后为赵高妒忌,诬陷李斯谋反罪,秦二世二年(前208年)七月,李斯被判决在咸阳市腰斩处死。当李斯牵出监狱时,和他二儿子一同被押解,便回头对他二儿子说:“我想和你再牵黄狗一同出上蔡东门去打猎追逐狡兔,还做得到吗!”于是李斯父子相向哭泣,李斯及属于三族的人都被处死。此典又作“悲东门”、“上蔡逐猎”、“上蔡苍鹰”、“叹黄犬”、“上蔡牵黄犬”、“悼上蔡”、“东门逐兔”、“黄犬悲”、“黄犬叹”、“李斯犬”、“东门黄犬”、“东门狗”。

【出典】:

史记》卷87《李斯列传》2562页:“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杀)三族(父母、兄弟、妻子三族)。”

【例句】:

三国魏·阮籍《咏怀诗》之十三:“李公悲东门,苏子挟三河。” 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南阳校书,去之已远;上蔡逐猎,知之何晚。” 唐·李白《行路难》之三:“华亭鹤唳讵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李白《襄阳歌》:“咸阳市中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 唐·刘禹锡《题敲器图》:“无因上蔡牵黄犬,愿作丹徒一布衣。” 唐·柳宗元《佩韦赋》:“斯委儒以从邪兮,悼上蔡其何补!” 元·白朴《水调歌头·咸阳怀古》:“方叹东门逐兔,又慨中原失鹿,草昧起英雄。” 元·张养浩《沉醉东风》:“李斯有黄犬悲,陆机有华亭叹。” 明·高启《哭临川公》:“竟成黄犬叹,莫遂白鸥期。” 清·王夫之《读甘蔗生遣兴诗》:“李斯犬在难成虎,宾孟鸡全岂似鸾。” 清·丘逢甲《次韵奉答藕华》:“东门黄犬华亭鹤,都入香山感事来。” 清·董以宁《行路难》:“后人更忆华亭鹤,前人已叹东门狗。”


猜你喜欢

  • 羲和迁辔

    同“羲和驭日”。元孟昉《天净沙.十二月乐词》曲:“莫道光阴似水,羲和迁辔,金鞭懒着龙媒。”

  • 燕骨

    源见“千金市骨”。比喻贤士。宋梅尧臣《吴冲卿王平甫作诗见寄答之》诗:“老马力尽道路长,岂若壮骥思腾骧。项穷临流叹不尽,燕骨埋没庸可伤。”【词语燕骨】   汉语大词典:燕骨

  • 阿鹜

    《三国志.朱建平传》:“初,颍川荀攸、钟繇相与亲善。攸先亡,子幼。繇经纪其门户,欲嫁其妾。与人书曰:‘吾与公达曾共使朱建平相,建平曰:“荀君虽少,然当以后事付钟君。”吾时啁之曰:“惟当嫁卿阿骛耳。”何

  • 伯玉行年

    源见“蘧瑗知非”。指五十岁。清宋琬《浣溪沙.题余澹心五十小像》词之一:“伯玉行年非已断,少陵垂老懒逾真。冶城花月乐千春。”

  • 阳侯

    《战国策.韩策二》:“塞漏舟而轻阳侯之波,则舟覆矣。”鲍彪注:“说阳侯多矣。今按《四八目》,伏羲六佐,一曰‘阳侯’,为江海。盖因此为波臣欤?”又《淮南子.览冥训》:“武王伐纣,渡于孟津,阳侯之波,逆流

  • 鱼感姜出

    源见“姜诗跃鲤”。形容孝德感天。唐李商隐《过姚孝子庐偶书》诗:“鱼因感姜出,鹤为吊陶来。”

  • 槐阶棘路

    源见“三槐九棘”。泛指三公九卿之位。《魏书.崔楷传》:“伏惟皇魏握图临宇,总契裁极。道敷九有,德被八荒。槐阶棘路,实维英哲;虎门、麟阁,实曰贤明。天地函和,日月光曜。”【词语槐阶棘路】  成语:槐阶棘

  • 筑室之议

    源见“筑室道谋”。指众说纷纭的议论。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四:“而一时筑室之议,反以开衅责文忠。”

  • 朱云折槛

    《汉书.朱云传》载:“至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上问:‘谁也

  • 王祖师度马半仙

    元.马致远《马丹阳三度任凤子》杂剧第一折述全真教七真人之一马钰自叙身世:“贫道祖居宁海,莱阳人也。俗姓马,名从义,乃伏波将军马援之后。钱财过万倍之余,田宅有半州之盛。家传秘行,世积阴功。初蒙祖师(指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