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束缊请火

束缊请火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第三章:“……臣里妇与里母相善。妇见疑盗肉,其姑(婆母)去之,恨而告于里母,里母曰:‘安(徐,慢)行。今令姑呼汝。’即束蕴请火去妇之家,曰:‘吾犬争肉相杀,请火治之。’姑乃直使人追去妇还之。故里母非谈说之士,束蕴请火,非还妇之道也,然物有所感,事有适可。……”又见《汉书.蒯通传》。

有人请匮生向曹相国(曹参)求情,荐举齐隐士东郭先生梁石君。这个“束蕴请火”的故事便是为说情、推荐所作的比喻。

“束缊请火”,本指把枲麻(不结籽的大麻)束成引火之物,向邻家讨火点燃。后因这个故事中,“束缊请火”之举,收到了感喻去妇之家,使去妇得以返还的效果,故后常以比喻推荐、说情,求助于人。唐.李德裕《积薪赋》:“时束缊以请火,访蓬茨于善邻。”(见《会昌一品集》别集一)


偏正 束缊,搓麻绳为引火物;请火,向邻家讨火点燃。比喻有求于人。语出《汉书·蒯通传》:“臣之里妇,与里之诸母相善也。里妇夜亡肉,姑以为盗,怒而逐之。妇晨去,过所善诸母,语以事而谢之。里母曰:‘女安行,我今令而家追女矣。’即束缊请火于亡肉家,曰:‘昨暮夜,犬得肉,争斗相杀,请火治之。’亡肉家遽追呼其妇。”唐·李德裕《积薪赋》:“时束缊以请火,访蓬茨于善邻。”△多用于借故求助于人。→借鸡生蛋↔自强不息。 也作“束缊还妇”、“束缊举火”、“束缊乞火”、“束蕴乞火”、“束蕴请火”。


【词语束缊请火】  成语:束缊请火汉语词典:束缊请火

猜你喜欢

  • 雉媒

    旧题晋.葛洪《西京杂记》卷四:“茂陵文固阳,本瑯琊人,善驯野雉为媒,用以射雉。每以三春之月,为茅障以自翳,用觟矢以射之,日连百数。”西汉茂陵人文固阳,善于驯雉,以雉为诱饵引野雉来射之。后遂用为咏雉之典

  • 翻羹

    《后汉书.刘宽传》:“宽简略嗜酒……夫人欲试宽令恚,伺当朝会,装严已讫,使侍婢奉肉羹,翻污朝衣。婢遽收之。宽神色不异,乃徐言曰:‘羹烂汝手?’其性度如此。”后因以“翻羹”为待人宽厚的典故。明归有光《士

  • 衣锦归

    也作“锦旋”、“锦还”、“衣锦还乡”。穿着锦服回家。柳庆远字文和,河东解(今山西运城)人。南朝齐时任尚书郎、大司马中兵参军、建武将军、魏兴太守等职。梁高祖即位,任散骑常侍、右卫将军,加征虏将军,封重安

  • 绿野身安

    源见“绿野堂”。谓隐居别墅,无官一身轻。宋吴文英《瑞鹤仙.寿史云麓》词:“算金门听漏,玉墀班早,赢得风霜满面。总不如,绿野身安,镜中未晚。”

  • 王忳绣被

    《后汉书.独行传.王忳传》:“王忳字少林,广汉新都人也。忳尝诣京师,于空舍中见一书生疾困,愍而视之。书生谓忳曰:‘我当到洛阳,而被病,命在须臾,腰下有金十斤,原以相赠,死后乞藏骸骨。’未及问姓名而绝。

  • 老头皮

    源见“断送老头皮”。戏称当官。金元好问《乐天不能忘情图》诗之一:“就使此情忘得了,可能长在老头皮?”【词语老头皮】   汉语大词典:老头皮

  • 久病成良医

    源见“三折肱为良医”。喻对某事阅历多,富有经验,就能成为专家。李潮《春寒》:“久病成良医,我现在比心脏病专家还高明。”其他 人生病久了,就会熟习病理知识、懂得治疗方法。喻多次受挫折就会长知识,能更好地

  • 孔方

    同“孔方兄”。明 无名氏《鸣凤记.拜谒忠灵》:“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问道因何故,家中有孔方。”【词语孔方】   汉语大词典:孔方

  • 施由亲始

    施:实施,实行。亲:指父母亲。 把仁爱的感情,从父母亲身上开始实行。 古代墨家主张兼爱,认为爱父母是这种兼爱之始。语出《孟子.滕文公上》:“夷子曰:‘儒者之道,古之人若保赤子,此言何谓也?之则以为

  • 书囊殿帷

    参见:讲殿书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