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渡虎”。称扬地方官吏善政。宋陆游《虎洞》诗:“四郊无事民安静,有若刘昆多善政。”
宋代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五十六:“杜牧佐宣城幕,游湖州,刺史张水嬉,使州人毕观。令牧间行阅奇丽,得垂髫者十余岁。后十四年,牧刺湖州,其人已嫁生子矣。乃怅而为诗曰:‘自是寻春去校(较)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史记.封禅书》:“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瑟为二十五弦。”后以“破瑟减弦”形容悲怆。唐李益《古瑟怨》诗:“破瑟悲秋已减弦,湘灵沉怨不知年。”并列 将瑟减为二十五弦。比喻曲调悲怆。也泛
《景德传灯录.菩提达磨》:“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济饥。”后以“敲骨吸髓”称残酷地剥削。清冯桂芬《请减苏松太浮粮疏》:“向来暴敛横征之吏,所谓敲骨吸髓者,至此而亦无骨可敲无髓可吸矣。”并列 敲击骨头
《史记.淮阴侯列传》载:汉初,韩信由楚王降封为淮阴侯,日夜怨望。有一次,他顺便去看望舞阳侯樊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后以“耻与哙伍”指不愿与
见“寡不敌众”。《旧唐书·列传第十二》:“其后,胡贼寇境,大亮~,遂单马诣贼营,召其豪帅,谕以祸福,群胡感悟,相率请降。”【词语众少不敌】 成语:众少不敌
《易.系词下》:“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后以“日往月来”形容岁月流逝。晋潘岳《夏侯常侍诔》:“日往月来,暑退寒袭。”并列 太阳落山,月亮升起。形容时光不断流逝。语本《易经·系辞下
源见“齐烟九点”。借指秦川。金元好问《范宽秦川图》诗:“西山盘盘天与连,九点尽得齐川烟。”
不论干好事还是干坏事,后来都会有报应,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旧时流传的一种唯心主义因果报应论。语出宋.俞成《萤雪丛说.善恶有报》:“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此古诗也。一是反说,一是正说。”元.
《论语.阳货》:“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lín损伤);不曰白乎,涅(niè染也)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孔子对子路说:“对,我曾经说过君子人不去坏人那里。但不是说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