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檄愈头风

檄愈头风

三国志.魏书.王粲传》附陈琳、阮瑀事“军国书檄,多琳、瑀所作也”裴松之注引《典故》:“琳作诸书及檄,草成呈太祖。太祖先苦头风,是日疾发,卧读琳所作,翕(音xī,迅疾)然而起曰:‘此愈我病’数加厚赐。”

曹操有一次头风病发作,当读了陈琳所作的檄文。顿时觉得头痛痊愈。其实文章并不能医治头风,所谓“此愈我病”,不过是读了陈琳的文章,一时精神振奋,似乎病也好了。

“檄愈头风”本是形容檄文辛辣警拔,后用为赞美佳文的典故。

三国演义》第二十二回将此事演为陈琳为袁绍作檄讨伐曹操,操读此檄,惊而病愈。兹节录一段,以供参阅。其文写道:

“檄文传至许都,时曹操方患头风,卧病在床。左右将此檄传进,操见之,毛骨悚然,出了一身冷汗,不觉头风顿愈。”


【典源】 《三国志·魏书·王卫 二刘傅传》裴松之注引《典略》 曰:“ (陈)琳作诸书及檄,草成呈太祖。太祖先苦头风,是日疾发,卧读琳所作,翕然而起曰:‘此愈我病。’数加厚赐。”

【今译】 三国魏陈琳作文精美,才华洋溢,在曹操手下负责起草文书章奏,一次陈琳写好文书,呈给曹操过目。曹操素有头痛病,那天正好头病发作,卧床读陈琳的文书,一下子坐起来说:“它治好了我的病。”几次予以厚赏。

【释义】 后以此典赞美人文章美妙,令人心神舒泰。

【典形】 曹风、陈琳檄、陈檄、头风痊、头风檄、愈头风、头风疾、陈琳檄草、愈头病、起君病、书檄要陈琳、陈琳草奏、见诗应愈。

【示例】

〔曹风〕 唐·元稹《酬乐天江楼夜吟》:“魏拙虚教出,曹风敢望痊。”

〔陈琳檄〕 清·王夫之《广遣兴》:“头风莫与陈琳檄,腹疾无庸叔展号。”〔陈檄〕 宋·范成大 《谢范老问病》:“帖有王叔难治眩,文如陈檄不驱风。”

〔头风痊〕 唐·韩愈《送灵师》:“维舟事干谒,披读头风痊。”

〔头风檄〕 清·钱谦益《奉赠太傅崇明侯弢武》:“挥毫烂漫头风檄, 击缶苍茫耳热歌。”

〔愈头风〕 唐·罗隐《魏博罗令公附卷有回》:“马上固惭消髀肉,幄中犹羡愈头风。”


【词语檄愈头风】  成语:檄愈头风汉语词典:檄愈头风

猜你喜欢

  • 昌歜

    同“菖歜”。昌,通“菖”。唐韩愈《送无本师归范阳》诗:“来寻吾何能?无殊食昌歜。”【词语昌歜】   汉语大词典:昌歜

  • 力士羞

    同“力士脱靴”。金元好问《即事呈邦瑞》诗:“开尊便觉贤人近,污足宁论力士羞。”

  • 燕雀伍

    燕雀之辈。燕、雀都是小鸟,比喻志量器识狭小之辈。《北史.崔孝穆等传论》:“并以羁旋之士,遭回于燕雀之伍,终佩龟组。”

  • 一佛出世

    《隋书.经籍志四》:“每一小劫,则一佛出世。”佛教认为,世界每经历一小劫,便有一佛出世。后引申用为难得的意思。宋.叶廷珪《海录碎事.臣职中书舍人一佛出世》:“《谈苑》:(唐)文宗曾谓近臣曰:‘词臣之选

  • 佥谐

    《书.舜典》载:帝舜征询意见以任命臣工之事,多有“佥曰”、“汝谐”之语。后遂以“佥谐”谓遴选、任命朝廷重臣。《梁书.江革传》:“广陵太守江革,才思通赡,出内有闻,在朝正色,临危不挠,首佐台铉,实允佥谐

  • 舍我复谁

    见“舍我其谁”。金·段克己《临江仙·幽怀》:“皇天如欲治,~耶?”【词语舍我复谁】  成语:舍我复谁汉语大词典:舍我复谁

  • 彩毫还郭璞

    源见“江淹梦笔”。谓文才尽失。唐李群玉《寄长沙许侍御》诗:“未把彩毫还郭璞,乞留残锦与丘迟。”

  • 彼己

    同“彼其”。《后汉书.明帝纪》:“《易》陈负乘,《诗》刺彼己,永念惭疚,无忘厥心。”唐刘禹锡《苏州加章服谢宰相状》:“有黩陟明之典,诚招彼己之讥。”【词语彼己】   汉语大词典:彼己

  • 黔驴技穷

    同“黔驴技尽”。刘绍棠《地火》十五章:“小画眉 金哥已经黔驴技穷,却仍不死心。”见“黔驴之技”。刘心武《京漂女》:“游宾对豁豁说:‘够了! 你那复制现场的把戏~了! 戏剧的真正要义,并不是展现已经发生

  • 京兆牛衣

    源见“牛衣对泣”。形容士人出身贫困。王章曾官京兆尹,因以“京兆”为其代称。宋苏辙《和柳子玉纸帐》:“京兆牛衣聊可籍,公孙布被旋须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