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汉失中策

汉失中策

汉书.匈奴传下》:王莽伐匈奴,“莽将严尤谏曰:‘臣闻匈奴为害,所从来久矣,未闻上世有必征之者也。后世三家周、秦、汉征之,然皆未有得上策者也。周得中策,汉得下策,秦无策焉。当周宣王时,猃狁内侵,至于泾阳,命将征之,尽境而还。其视戎狄入侵,譬犹蚊虻之螫,驱之而已。故天下称明,是为中策。汉武帝选将练兵,约赍轻粮,深入远戍,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年余,中国罢耗,匈奴亦创艾,而天下称武,是为下策。’”

汉严尤对讨伐匈奴曾向王莽提出过看法:他认为征而服之,是为上策,自周以来未曾有过;逐而慑之,是为中策,周宣王之征属于此种;征而不服,遗患无穷,是为下策,汉武以来即此例也。

唐.陈子昂《答韩使同在边》:“汉家失中策,胡马屡南驱。”此处以汉比唐,批评武周对边地民族政策失当。


猜你喜欢

  • 祁奚之荐

    《左传.襄公三年》及《襄公二十一年》、《国语.晋语七》、《史记.晋世家》等载:春秋 晋国大夫祁奚告老,将辞中军尉职事。晋悼公问谁可承接,祁奚先推荐仇人解狐。复问,又荐举其子祁午。时人因而有“外举不弃仇

  • 受祜

    《诗.小雅.信南山》:“曾孙寿考,受天之祜。”后因以“受祜”谓受福。《金史.乐志上》:“无疆维烈,天子受祜。”【词语受祜】   汉语大词典:受祜

  • 膝上文度

    《世说新语.方正》:“王文度(王坦之字)为桓公(温)长史,时桓为儿求王女,王许咨蓝田(王述又称蓝田,为坦之父)。既还,蓝田爱念文度,虽长大犹抱著膝上。文度因言桓求己女婚。蓝田大怒,排文度下膝,曰:‘恶

  • 鹊渡银河

    源见“乌鹊填桥”。喻指夫妻相聚。明无名氏《鸣凤记.桑林奇遇》:“我不为着春山憔悴思张敞,不为着鹊渡银河朗。”亦用以形容七夕风情。明谢谠《四喜记.巧夕宫筵》:“时当七夕,鹊渡银河。天上人间,良宵第一。”

  • 莫信直中直,须防人不仁

    人:一作“仁”。 不要相信他立身正直,须要提防他为人不仁。 古代熟语。表示对人不可轻易相信,放松警惕。语出宋.陈元靓《事林广记.卷九.结交警语》:“莫信直中直,须防人不仁。”《西游记》八一回:“老

  • 荆钗布裙

    宋.李昉等辑《太平御览》卷七百十八引《列女传》:“梁鸿妻孟光,荆钗布裙。”梁鸿妻孟光以荆枝作钗,粗布为裙。后遂用“荆钗布裙”表示妇女朴素的服饰,又谦称自己的妻子为“荆妻”、“拙荆”、“山荆”、“老荆”

  • 函谷偷度

    源见“鸡鸣狗盗”。谓利用微末的技能渡过难关。清孔尚任《桃花扇》:“莫逞旧雄姿,函谷偷度时。”

  • 措手不及

    意外之事突然出现,来不及应付。《古今杂剧》元无名氏《千里独行.楔子》:“咱今晚间,领着百十骑人马,偷营劫寨,走一遭去,杀他个措手不及。”述补 措手,着手处理,应付。来不及应付。闵凡利《解冻》:“王洪亮

  • 荆钗妇

    同“荆布之妇”。唐许浑《酬殷尧藩》诗:“竹马儿虽小,荆钗妇惯贫。”

  • 方瞳年

    源见“方瞳翁”。指长寿、高寿。清赵翼《反矐目篇寿王西庄七十》诗:“直至方瞳年,岩电常晶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