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泾渭分明

泾渭分明

泾渭,是发源于甘肃而流经陕西的两条河流,泾渭分明,原指两条河流清浊不同,后则予以引申,比喻界限十分明显或是非曲直,不可混淆。古代民歌中有一位遭遗弃的妇女说,和渭水相比,泾水浊,泾水你停下来也清一清。想当年,你的新婚多快乐。到如今,你却翻脸不相亲。不要拆去我的鱼梁,不要搬动我的渔篓。唉,如今我自身已难保,又何必再去顾以后。

【出典】:

诗经·邶风·谷风》:“泾以渭浊,湜(shí)湜其沚。宴尔新昏,不我屑以。毋逝我梁,毋发我笱。我躬不阅,遑恤我后。”

【例句】:

晋书·王濛传》与王导笺:“夫军国殊用,文武异容,岂可令泾渭混流,亏清穆之风。” 清·曹雪芹《红楼梦》79回:“若论心里的丘壑泾渭,颇步熙凤的后尘。”


主谓 泾河和渭河的水清浊不同,同流而清浊不混。比喻事物界限分明,不可混淆。语本《诗经·邶风·谷风》:“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喻世明言》卷10:“他胸中渐渐~,瞒他不得了。”△褒义。常用作对事物明辨是非,界限分明。→善善恶恶是非分明 ↔混淆是非 改是成非。 也作“泾清渭浊”、“泾渭自分”、“泾渭自明”、“泾浊渭清”。


解释泾河的水流清澈,渭河的水流浑浊,在两条河水的交界处水流仍然清浊分明,不相混杂。后用来比喻优劣、是非等非常分明。

出处诗经·邶风·谷风》:“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宴尔新昏,不我屑以。毋逝我梁,毋发我笱。我躬不阅,遑恤我后。”

诗经》中的《谷风》是邶地的民歌,叙述一位妇女诉说丈夫喜新厌旧,自己遭受虐待和遗弃的痛苦心情。其中第三段说:“泾水因为渭水而浑浊,但在那两条河流的交界处,清浊仍然分明。你们新婚快乐无比,对我却毫不顾惜。你们不要走近我捕鱼的鱼梁(以土石筑堤横截水中,拦截水流以捕鱼的设施),不要取走我架在鱼梁上的鱼篓。唉!其实我自己已被赶走而不能容身,哪里还有时间考虑其他的事。”这位遭受抛弃的妇女把自己比作清澈的泾水,把鸠占鹊巢的妇女比作混浊的渭水,抒发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和痛苦感受。

例句

赌博不是娱乐,娱乐不能赌博,两者之间泾渭分明。


【词语泾渭分明】  成语:泾渭分明汉语词典:泾渭分明

猜你喜欢

  • 醉翁亭

    亭名,在今安徽省滁县西南。宋代欧阳修贬任滁州知州时,和尚智仙为他修建,因欧阳修自号醉翁,故名此亭为“醉翁亭”。欧阳修曾为此亭撰写了著名的《醉翁亭记》。【词语醉翁亭】   汉语大词典:醉翁亭

  • 圯下拾履

    《史记.留侯世家》:“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音yí,桥)上,有一老父,衣褐(意hè,粗布短衣),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同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

  • 其仁如天

    他的仁德像天一样广大。 旧时歌颂帝王的谀辞。语出《史记.五帝本纪》:“帝尧者,其仁如天。”宋.曾巩《范贯之奏议集序》:“仁宗之所以其仁如天,至于享国四十余年,能承太平之业者,由是而已。”

  • 齐景泣牛山

    同“牛山下涕”。明李东阳《息庵》诗:“颇似王樵为茧室,不劳齐景泣牛山。”

  • 窦闺织妇

    同“窦滔妇”。唐李绅《城上蔷薇》诗:“窦闺织妇惭诗句,南国佳人怨锦衾。”

  • 江头商妇

    源见“司马青衫”。指身世漂泊沦落之人。明何景明《明月篇》:“江头商妇移船待,湖上佳人挟瑟歌。”

  • 盍朋簪

    《周易.豫卦》:“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三国魏.王弼注:“夫不信于物,物亦疑焉。故勿疑则朋合疾也。盍,合也。簪,疾也。”《易.豫卦》是坤下震上,有“勿疑,朋盍簪(聚也)。”意思是你不要三心

  • 管宁船

    源见“管宁栖辽海”。借指离家漂泊。清吴伟业《座主李太虚师从燕都间道北归寻以南昌兵变避乱广陵赋呈》诗之一:“还家苏武节,浮海管宁船。”

  • 三豕

    同“三豕涉河”。宋孔平仲《和常父》:“温寻简策评三豕,点缀文章学受辛。”【词语三豕】   汉语大词典:三豕

  • 循循诱人

    犹循循善诱。《杨家将演义》第一回:“〔陈拊〕壮年励志苦学,屡科不第,遂隐居教授,循循诱人。”见“循循善诱”。《杨家将演义》1回:“(陈拊)壮年励志苦学,屡科不第,遂隐居教授,~。”【词语循循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