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游刃有余

游刃有余

比喻应付自如。茅盾 《子夜》 第十七: “现在他们全力来做公债,自然觉得游刃有余。”参见:○庖丁解牛


主谓 游刃,运转刀锋;余,余地。原指解剖牛时,在骨节间下刀,大有回旋的余地。语本《庄子·养生主》:“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后以“游刃有余”形容技艺熟练,做事轻快利落。唐弢《琐忆》:“他的气度,他的精神力量,在面对任何问题的时候,仿佛都有一种居高临下的优势,从容不迫,~。”△褒义。用于描写经验丰富,技艺高超的人。→运斤成风 手到擒来 熟能生巧 ↔二把刀 半青半黄一筹莫展。也作“目牛游刃”、“游刃余地”。


解释薄薄的刀刃在骨节间的空隙游走运行时大有余地。比喻观察事物透彻,技艺精熟,运用自如。

出处庄子·养生主》:“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厨师庖丁给文惠君杀牛,分剖牛时手所接触的地方,肩所靠着的地方,脚所踩踏的地方,膝所抵住的地方,都发出爽利的声音。这些声音以及快速进刀时发出的刷刷的声音,无不像美妙的音乐。

文惠君问他,怎么练就了如此高超的技术?庖丁回答说:“我喜欢探求事物的规律。我刚开始学习分解牛体时,所看到的无不是整头牛。三年之后,就不曾再看见整体的牛了。现在,我只用心神去接触而不用眼睛去观看,眼睛似乎停了下来而心神仍在不停地运行。我依照牛体自然的生理结构,劈击肌肉骨骼间大的缝隙,把刀导向骨节间的空隙,顺着牛体的天然结构去解剖,从不曾碰撞过经脉纠结的部位以及骨肉紧连的地方,何况那些大骨头呢。优秀的厨师一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割肉时割钝了刀;普通的厨师一月就要换一把刀,因为他们砍骨头时砍折了刀。如今我这把刀已经用了十九年,宰杀过上千头牛,但刀刃利得像刚在磨刀石上磨过的一样。牛的骨节乃至各个组合部位之间是有空隙的,而刀刃几乎没有什么厚度,用薄薄的刀刃插入那些空隙,对于刀刃的游走运行来说宽绰有余,所以我的刀用了十九年还像刚在磨刀石上磨过一样。”文惠君听完庖丁的话,赞叹地说:“我听了这一番话,从中得到了养生的道理。”

近义挥洒自如

例句

长期的业务学习和知识积累,使他遇到问题心中有数,处理纠纷游刃有余。


【词语游刃有余】  成语:游刃有余汉语词典:游刃有余

猜你喜欢

  • 楚萍实

    源见“楚江萍”。喻指珍奇美味的果实。宋谢翱《远游篇寄府教景熙》诗:“暮食楚萍实,掬海见虹霓。”

  • 止棘青蝇

    《诗经.小雅.青蝇》:“营营青蝇,止于棘。谗人罔极,交乱四国。”此是《青蝇》的第二章,意为:“嗡嗡往来的苍蝇,落在酸枣树上!那个惯说人坏话的小人到处喋喋不休,为害无穷,搅乱四邦!后因用为咏谗谤之典。”

  • 沉灶产蛙

    《国语.晋语九》:“(赵襄子)乃走晋阳,晋师围而灌之,沉灶产蛙,民无叛意。”“沉灶产蛙”以喻洪水。沉灶,洪水淹没了锅灶,老百姓只得悬釜做饭。春秋时,晋智伯水攻赵襄子,城中人家久浸水中,至灶中产蛙。晋.

  • 文伯羞鳖

    《国语.鲁语下》:“公父文伯饮南宫敬叔酒,以露睹父为客。羞鳖焉,小。睹父怒。相延食鳖,辞曰:‘将使鳖长而食之。’遂出。文伯之母闻之,怒曰:‘吾闻之先子曰:“祭养尸,飨养上宾。”鳖于何有?而使夫人怒也!

  • 蚁梦

    源见“南柯梦”。指虚幻的梦境。喻梦中荣华,富贵无常。宋张元幹《兰溪舟中寄苏粹中》诗:“三径已荒无蚁梦,一钱不值有鸥盟。”明高明《琵琶记.风木余恨》:“欲听鸡声来问寝,忽惊蚁梦先归泉。”【词语蚁梦】  

  • 岐路亡羊

    同“歧路亡羊”。岐,通“歧”。明沈鲸《双珠记.僧榻传音》:“事参商,心悒怏,岐路多亡羊。”

  • 悬壶代哭

    《礼记.丧大记》:“君丧,虞人出木角,狄人出壶(漏壶),雍人出鼎,司马悬之,乃官代哭。大夫官代哭不悬壶。”郑玄注:“代,更也。未殡,哭不绝声,为其罢倦;既小殓,可以为漏刻分时而更哭也。”后因以“悬壶代

  • 救蚁

    《太平御览》卷四七九引南朝.宋.东阳无疑《齐谐记》:“富阳董昭之,尝乘舡过钱塘,江中央见有一蚁,着一短芦,甚迫遽。昭之曰:‘此畏死也。’便以绳系此芦,着舡头。蚁缘绳出。中夜,梦一乌衣人从百许人来,谢云

  • 曳娄

    《诗.唐风.山有枢》:“子有衣裳,弗曳弗娄。”毛传:“娄亦曳也。”孔颖达疏:“曳者,衣裳在身,行必曳之;娄与曳连,则同为一事。”后因以“曳娄”指穿戴。宋苏轼《谢除兵部尚书赐对衣金带马状》:“蒙恩赐臣衣

  • 京国槐花

    同“槐花黄,举子忙”。清唐孙华《奉使出都》诗:“会稽竹箭争磨砺,京国槐花忆苦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