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丝娶妇
相传唐宰相张嘉贞欲纳郭元振为婿,命五女各持一丝于幔后,使郭元振牵之,牵到者即妻之。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牵丝娶妇》:“郭元振少时,美丰姿,有才艺。宰相张嘉贞欲纳为婿。元振曰:‘知公门下有女五人,未知孰陋?事不可仓卒,更待忖之。’张曰:‘吾女各有姿色,即不知谁是匹偶。以子风骨奇秀,非常人也。吾欲令五女各持一丝于幔前,使子取便牵之,得者为婿。’元振欣然从命,遂牵一红丝线,得第三女,大有姿色。后果然随夫贵达。”后因以称缔结婚姻。
相传唐宰相张嘉贞欲纳郭元振为婿,命五女各持一丝于幔后,使郭元振牵之,牵到者即妻之。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牵丝娶妇》:“郭元振少时,美丰姿,有才艺。宰相张嘉贞欲纳为婿。元振曰:‘知公门下有女五人,未知孰陋?事不可仓卒,更待忖之。’张曰:‘吾女各有姿色,即不知谁是匹偶。以子风骨奇秀,非常人也。吾欲令五女各持一丝于幔前,使子取便牵之,得者为婿。’元振欣然从命,遂牵一红丝线,得第三女,大有姿色。后果然随夫贵达。”后因以称缔结婚姻。
同“三神山”。元邓文原《万岁山广寒殿》诗:“三岛灵山浮海至,九天丹阙倚云开。”
同“九万抟扶”。宋邓肃《谢虞守送酒》诗:“诗仙冷坐清入骨,便合九万抟扶摇。”
同“白衣送酒”。宋苏轼《题李伯时〈渊明登篱图〉》诗:“白衣挈壶至,径醉还游遨。”
谁与归:即“与谁归”。归,归向,同道。 我和谁同道! 慨叹同道者的难得。语出《国语.晋语八》:“赵文子与叔向游于九原,曰:‘死者若可作也,吾谁与归?’”《礼记.檀弓下》引同。宋.徐铉《大唐故匡时启
梁.任昉《述异记》卷上:“南康樗都县西,沿江有石室,名梦口穴。尝有船人,遇一人通身黄衣,担两笼黄瓜,求寄载。过至崖下,此人唾盘上,径下崖,直入石穴中。船主初甚忿之,见其人入石(室),始知异,视盘上唾,
同“苏武节”。清顾炎武《赠顾推官咸正》诗:“君持苏生节,冒死决蒺藜。”【词语苏生节】 汉语大词典:苏生节
见“博闻强志”。
芒刺,草木茎叶、果壳上的小刺。芒刺扎在人的后背,比喻人的心情畏忌不安。典出《汉书·霍光传》。霍光(?-前68年),字子孟,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西汉大臣。霍光是骠骑大将军霍去病的异母弟。武帝时
《后汉书.卓茂传》:“卓茂字子康,南阳宛人也。……时尝出行,有人认其马。茂问曰:‘子亡马几何时?’对曰:‘月余日矣。’茂有马数年,心知其谬,默解与之,挽车而去,顾曰:‘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茂时为
源见“琴瑟”。喻丧妻续娶。唐许彦伯《闺怨》诗:“暖手缝轻素,嚬蛾续断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