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獭祭鱼

獭祭鱼

礼记.月令》(卷五):“孟春之月……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工冰,獭祭鱼,鸿雁来。”东汉.郑玄注:“此时鱼肥美,獭将食之,先以祭之。”

初春万物复苏,獭将捕得鱼陈列在水边,好象祭祀一样。原指自然景象,后以“獭祭鱼”转而比喻文人罗列典故堆砌成文。又獭祭是早春景象,因用作咏春之典。

宋.吴炯《五总志》:“唐李商隐为文,多检阅书史,鳞次堆积左右,时谓为‘獭祭鱼’。”

唐.独孤及《山中春思》:“獭祭春水大,人家春日长。”


【典源】《礼记·月令·孟春之月》:“鱼上冰,獭祭鱼,鸿雁来。”宋·吴炯《五总志》:“唐李商隐为文,多检阅书史,鳞次堆积左右,时谓为獭祭鱼。”

【今译】 《礼记·月令》讲,孟春时节,鱼儿蹦到冰面上,獭捕得鱼后将鱼陈列水边,好似祭祀一般。唐代李商隐做文章时,总是喜欢翻查书籍,这些书籍在他身边左右堆积,当时人称他为“獭祭鱼”。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作文时堆积词藻,罗列故实。

【典形】 祭鱼时见獭、獭祭、獭祭鱼。

【示例】

〔祭鱼时见獭〕 唐·孟浩然《发汉浦潭》:“饮水畏惊猿,祭鱼时见獭。”

〔獭祭〕 清·王士禛《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之十一:“獭祭曾惊博奥殚,一篇锦瑟解人难。”

〔獭祭鱼〕 宋·陆游《子遹读书常至夜分作此示之》:“夜灯咏史虫吟草,朝几陈书獭祭鱼。”


【词语獭祭鱼】   汉语词典:獭祭鱼

猜你喜欢

  • 兔葵燕麦

    唐.刘禹锡《刘梦得文集》卷四《再游玄都观绝句诗引》:“重游兹观,荡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唐.孟荣《本事诗》:“刘尚书禹锡,自屯田员外左迁朗州司马,凡十年始徵还。方春,作《赠看花诸君子诗

  • 青蒲裹画轮

    源见“安车软轮”。谓被朝廷征聘。金元好问《贾漕东城中隐堂》诗:“明年恰入飞熊运,共看青蒲裹画轮。”

  • 怒潮白马

    源见“伍胥潮”。谓痛悼伍胥。清王士禛《西江月.吴中怀古本意》词:“怒潮白马哭英雄,穿胁犹持文种。”

  • 鬼董狐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干宝向刘真长(惔)叙其‘搜神记’,刘曰:‘卿可谓鬼之董狐。’”董狐是春秋时晋国的史官,他记事真实生动,孔子称其为良史。晋元帝时著作郎干宝向刘惔叙述自己《搜神记》所

  • 瓜衍之赏

    《左传.宣公十五年》:“晋侯(晋景公)赏桓子狄臣千室(指赏给桓子奴隶千户;狄臣,狄人为奴隶的人),亦赏士伯以瓜衍之县(瓜衍之县,即今山西孝义县北十里之瓜城)。曰:‘吾获狄土,子之功也。微子(若无你),

  • 心长发短

    《左传.昭公三年》:“齐侯田于莒,卢蒲嫳见,泣且请曰:‘余发如此种种,余奚能为?’公曰:“诺。吾告二子。’归而告之。子尾欲复之,子雅不可,曰:“彼其发短而心甚长,其或寝处我矣。’”本谓年虽老却工于心计

  • 伍员白马

    源见“伍胥潮”。指传说中的潮神伍子胥。元吴讷《东轩》诗:“伍员白马今何在,几处荒台野鹿眠。”

  • 侍中血

    同“嵇侍中血”。唐罗隐《题段太尉庙》诗:“堪嗟侍中血,不及御衣前。”

  • 鸡鸣舞

    同“闻鸡起舞”。元王结《贺新郎.赠张子昭》词:“鹤爽怜君今犹在,正悲歌,夜半鸡鸣舞。”

  • 图麒麟

    同“图像麒麟”。唐杜甫《前出塞》诗之三:“功名图麒麟,战骨当速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