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王导之悲

王导之悲

晋书.周?传》:“初,敦之举兵也,刘隗劝帝(晋元帝司马睿)尽除诸王(刘隗,东晋大臣,他任镇北将军,握青、徐、幽、平四州军事大权,与王导、王敦势力相对立,颇受元帝信任),司空导率群从诣阙请罪,值?将入,导呼?谓曰:‘伯仁,以百口累卿!’?直入不顾。既见帝,言导忠诚,申救甚急,帝纳其言。?喜饮酒,致醉而出。导犹在门,又呼?。?不与言,顾左右曰:‘今年杀诸贼奴,取金印如斗大系肘。’既出,又上表明导,言甚切至。导不知救己,而甚衔之。敦既得志,问导曰:‘周?、戴若思南北之望,当登三司,无所疑也。’导不答。又曰:‘若不三司,便应令仆邪?’又不答。敦曰:‘若不尔,正当诛尔。’导又无言。导后料检中书故事,见?表救己,殷勤款至。导执表流涕,悲不自胜,告其诸子曰:‘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

公元三二二年(晋元帝永昌元年),王敦以诛刘隗为名起兵造反。刘隗乘机向元帝建议应尽杀王氏。王敦的堂弟王导恳求周?援救,周虽竭力保奏王导无罪,但王并不知,以此对周心怀愤懑。待王敦攻入建康后,争求对周?的处理意见时,王导沉默不语。王敦便将周杀死。后王导翻检宫中的文书档案时,发现了周?援救的表章,于是痛感辜负了良友,悲不自胜。后因用为辜负良友内疚悲痛之典。

幼学琼林》卷二“朋友宾主”:“面前便失人,刘巴不与张飞语(见“不与张飞语”条);事后方思友,周?还厪(似应作觐)王导悲。”


猜你喜欢

  • 半臂梦

    唐.张读《宣室志》:“窦参梦德宗以文锦半臂赐之。解者曰:‘半臂乃股肱之服。’后数日,果大拜。”唐.窦参梦见德宗赐给他文锦半袖衫,醒后请人圆梦。圆梦人说,半袖衫是宰辅重臣所穿的服装,此当主大贵。过了几天

  • 成连海上琴

    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卷下:“《水仙操》,右旧说伯牙学鼓琴于成连先生,三年而成,至于精神寂寞,情至专一,尚未能也。成连云:‘吾师子春在海中,能移人情。’乃与伯牙延望,无人。至蓬莱山,留伯牙曰:‘吾将迎

  • 巧舌如簧

    同“巧言如簧”。唐 刘兼《诫是非》诗:“巧舌如簧总莫听,是非多自爱憎生。”见“巧言如簧”。梁晓声《一个红卫兵的自白》:“他~,话说得天衣无缝。红卫兵听了洋洋自得飘飘然,他免遭许多皮肉之苦。”【词语巧舌

  • 君倾国自倾

    源见“倾城倾国”。形容美女的眼波,亦形容女子极其美丽。唐李商隐《歌舞》诗:“遏云歌响清,回雪舞腰轻。只要君流盻,君倾国自倾。”

  • 烹鲤

    源见“鱼传尺素”。指亲友来信。唐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雕虫蒙记忆,烹鲤问沉绵。”【词语烹鲤】   汉语大词典:烹鲤

  • 一日三岁

    同“一日三秋”。《北史.王肃传》:“寻征入朝,帝诏曰:‘不见君子,中心如醉,一日三岁,我劳如何!’”主谓 形容对人思念殷切。语本《诗·王风·采葛》:“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北史·王肃传》:

  • 梨花云

    宋 张邦基《墨庄漫录》卷六引唐王建《梦看梨花云歌》:“薄薄落落雾不分,梦中唤作梨花云。瑶池水光蓬莱雪,青色白花相次发……落英散粉飘满空,梨花颜色同不同。眼穿臂短取不得,取得亦如从梦中。无人为我解此梦,

  • 雁足书

    《汉书.苏武传》载:汉苏武出使匈奴长期被扣。昭帝时匈奴与汉和亲,汉求释放苏武,匈奴谎称苏武已死。汉使知情,乃向单于佯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大泽中。”单于惊以为真,只得释放苏武归

  • 焚桑蒸龟

    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三:“吴孙权时,永康县有人入山,遇一大龟,即束之以归……担出欲上吴王。夜泊越里,缆舟于大桑树。霄中(半夜),树忽呼龟曰:‘劳乎,元绪?奚事尔耶?’龟曰:‘我被拘絷,方见烹臛(

  • 轻于鸿毛

    见“重于泰山,轻于鸿毛”条。述补 比大雁的毛还轻。形容非常轻微或毫无价值。语出《战国策·楚策四》:“今夫横人口利机,上干主心,下牟百姓,公举而私取利,是以国权轻于鸿毛,而积祸重于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