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琴得焦桐

琴得焦桐

源见“焦尾琴”。形容善于鉴拔良材。宋陈师道《何复教授以事待理》诗:“骥收盐坂车前足,琴得焦桐爨下声。”


【典源】 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三:“汉灵帝时,陈留蔡邕,以数上书陈奏,忤上旨意,又内宠恶之,虑不免,乃亡命江海,远迹吴会。至吴,吴人有烧桐以爨 (cuan) 者,邕闻火烈声,曰:‘此良材也。’因请之,削以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焦,因名‘焦尾琴’。”《艺文类聚》卷四十四亦引,末有“有殊声焉”一句。《后汉书·蔡邕列传》亦载。

【今译】 汉灵帝时,蔡邕因触犯灵帝,而遁迹江湖,来到吴地。他见吴地有人用桐木烧火做饭,听到木头爆裂声,说:“这是做琴的良材啊。”取来做成琴,果然音色纯美,不同凡响。由于琴尾尚留有火烧的焦痕,故称为“焦尾琴”。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善于鉴拔人才; 也以“焦桐”等称良琴或素质优秀的人; 以“爨下焦”等比喻良材不得其用,遭受弃置。

【典形】 暗辨桐声、蔡邕琴、爨琴、爨桐、爨下焦、爨余、带火焦桐、焦琴、焦桐、焦梧桐、焦尾、琴得焦桐、琴桐、桐尾、尾半焦、薪余、邕琴、桐薪鸣灶、桐遇知音、爨余音、爨余材、爨下余、爨下声、炊爨得琴材、樵爨得孤桐、翠桐入爨、怜焦尾。

【示例】

〔暗辨桐声〕 唐·张籍《送杨州判官》:“闲怜鹤貌偏能画,暗辨桐声自作琴。”

〔蔡邕琴〕 清·陆圻《送朱生之秣陵》:“醉后难忘公瑾曲,愁来独抱蔡邕琴。”

〔爨琴〕 清·唐孙华《试院即事兼示同事》:“但愁袭锦收燕石,为爱清弦惜爨琴。”

〔爨桐〕 元·姚燧《新水令·冬怨》:“琴闲吴爨桐,箫歇秦台风。”

〔爨下焦〕 宋·陆游《书怀》:“青黄未胜沟中断,宫徵何殊爨下焦?”

〔爨余〕 唐·骆宾王《上兖州刺史启》:“岂若听清音于爨余,则枯桐发响。”

〔带火焦桐〕 唐·刘禹锡《答杨八敬之绝句》:“饱霜孤竹声偏切,带火焦桐韵本悲。”

〔焦琴〕 宋·刘过《贺新郎·去年秋余试牒四明》:“人道愁来须��酒, 无奈愁深酒浅。但托意焦琴纨扇。”

〔焦桐〕 唐·张祜《思归引》:“焦桐弹罢丝自绝,漠漠暗魂愁夜月。”

〔焦尾〕 唐·顾况《谢王郎中见赠琴鹤》:“此琴等焦尾,此鹤方胎生。”

〔琴得焦桐〕 宋·陈师道《何复教授以事待理》:“骥收盐坂车前足,琴得焦桐爨下声。”

〔琴桐〕 清·唐孙华《刘韦斋学博于讲舍》:“事等琴桐爨,形惭社栎全。”

〔桐尾〕 唐·白居易《除忠州寄谢崔相公》:“剑锋缺折难冲斗,桐尾烧焦岂望琴。”

〔尾半焦〕 宋·陆游《秋夕》:“栈边老骥心空在,爨下残桐尾半焦。”

〔薪余〕 宋·黄庭坚《和刘景文》:“牛铎调黄钟,薪余合琴瑟。”

〔邕琴〕 唐·温庭筠 《上学士舍人启》:“荀铎摇车,邕琴入爨。”


猜你喜欢

  • 煎水作冰

    用油炸水,使之成冰。比喻方法与目的相违背,不会实现。高堂隆,字升平,泰山平阳(今山东泰安一带)人,初为曹操丞相军议掾,魏文帝曹丕即位后,任给事中、侍中,屡借天象,灾异进谏,甚为曹丕所重,官至光禄勋卒。

  • 嫉恶如仇

    亦作“嫉恶若仇”。对坏人坏事如同对仇敌一样憎恨。清 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蔡木龛》:“〔翁〕嫉恶如仇,有所白眼者,出一语必刺入骨。”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六:“公一时忠愤激发,嫉恶若仇,容或偶为此

  • 仙人承露盘

    指汉武帝建铸铜仙人承露盘,承接天上甘露,和玉屑饮服,以求得仙道长生。汉武帝元鼎二年(前115年)后,又建造了柏梁台、铜柱、承露仙人掌之类。后以此典形容求药得道等仙家事;或咏皇宫景物;或咏秋色等。此典又

  • 亿庾

    《诗.小雅.楚茨》:“我仓既盈,我庾维亿。”后以“亿庾”为咏丰收之词。南朝 陈徐陵《陈公九锡文》:“亿庾之咏斯丰,壶浆之迎是众。”【词语亿庾】   汉语大词典:亿庾

  • 刎颈交

    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越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

  • 杕杜歌

    《诗经.小雅.杕杜》:“有杕之杜,有睆其实”、“女心伤止,征夫遑止”。《杕杜.序》:“劳还役也”。杕杜,孤立而生的杜梨树。《杕杜》诗托杜梨起兴,写闺妇盼望在外服劳役的征人早日归来。后用为咏凯旋而归之典

  • 程邈隶书

    唐.张彦远《法书要录》七《书断》上:“案隶书者,秦下邽人程邈所造也。邈字元岑,始为衙县狱吏,得罪,始皇幽系云阳狱中,覃思十年,益大、小篆方圆而为隶书三千字。……”秦始皇时,程邈在狱中思考十年,把小篆化

  •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人民是国家的根本,根本稳固了,国家才安宁。语出《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予视天下愚夫愚妇,一能胜予。”《北史.隋本纪下》:“癸丑诏曰:‘民惟国本,本固邦宁。百姓足,孰与不足?今所营构,务

  • 温家玉镜台

    源见“镜台自献”。借指自荐登仕。唐张纮《行路难》诗:“君不见温家玉镜台,提携抱握九重来。”

  • 斩草除根

    比喻除去祸根,以免后患。公元前717年,陈桓公因拒绝郑国和好之请而在两国战争中打了败仗。左丘明在评论这一历史事件时征引史家周任的话说:治理国家的人,见到恶,就要象农夫除草一样,挖掉它的老根,不要使它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