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百废俱兴

百废俱兴

许多原已废置的事情都重新兴办起来。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具:通“俱”。


主谓 过去废弛的政事,均已一一兴办。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褒义。用于兴革。→方兴未艾 ↔每况愈下。 也作“百废俱举”、“百废具举”、“百废具兴”、“百废具作”、“百废备举”、“百废咸举”、“百堕俱举”。


解释形容一切废置的事都兴办、兴盛起来。

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也是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在他任北宋参知政事(副宰相)时,大力推行庆历新政,一度改变了北宋的政治气象。由于保守派的反对,在西夏军事威胁解除后,宋仁宗对改革失去兴趣,庆历新政宣告失败。新政失败后,范仲淹被贬居邓州,昔日好友滕子京也被贬谪到岳州巴陵郡做知府。滕子京到任后第二年春重修岳阳楼,随后于六月间写信给范仲淹,希望他为重新修竣的岳阳楼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一幅,范仲淹一口答应。庆历六年九月(公元1046年6月),范仲淹在邓州住所写就了著名的《岳阳楼记》,表现了自己虽远离朝廷,但心忧国事,虽遭迫害仍不放弃理想的顽强意志,同时对被贬的好友表示了鼓励和安慰。

《岳阳楼记》开篇直接交代了写作此文的缘由。他说:“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谪戍守巴陵郡。在他的治理下,才过了一年,就政事顺遂、人民和乐,一切废置的事又开始兴办、兴盛起来。”随后,文章由描写岳阳楼的大观过渡到登楼览物的心情,对比着描写了由登临观赏而引起的悲喜之情。然后,范仲淹又对这两种览物之情一概加以否定,他说:“我曾经探求过古代那些道德高尚之人的心态,与上述两种心情有所不同。他们的悲喜不受客观环境和景物的影响,也不因个人得失而变化。当高居庙堂之上做官的时候,就为人民而忧虑,唯恐人民有饥寒;当退居江湖之间远离朝政的时候,就为国君而忧虑,唯恐国君有缺失。这么说来,他们无论进退都在忧虑了,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必定这样回答:在天下人还没有感到忧虑的时候就忧虑了,在天下人都已快乐之后才快乐呢。”


【词语百废俱兴】  成语:百废俱兴汉语词典:百废俱兴

猜你喜欢

  • 吉光裘

    源见“吉光片羽”。用吉光毛皮制成的衣服。亦泛指极其珍贵的裘服。《西京杂记》卷一:“武帝时,西域献吉光裘,入水不濡。上时服此裘以听朝。”【词语吉光裘】   汉语大词典:吉光裘

  • 倚伏

    《老子》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倚,因;伏,藏匿。老子认为,祸与福并非是绝对的,彼此都包含着与自身相对立的因素,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福可变祸,祸也可变为福。后用为

  • 一岁九迁

    同“一日九迁”。唐韩愈《上张仆射书》:“苟如是,虽日受千金之赐,一岁九迁其官,感恩则有之矣。”见“一岁三迁”。唐·韩愈《上张仆射书》:“日受千金之赐,~其官。”【词语一岁九迁】  成语:一岁九迁汉语大

  • 地主之仪

    同“地主之谊”。《聊斋志异.三仙》:“未修地主之仪,忽叨盛馔,于理不当。茅茨不远,可便下榻。”见“地主之谊”。【词语地主之仪】  成语:地主之仪汉语大词典:地主之仪

  • 三折肱与九折臂

    《左传.定公十三年》载:鲁定公十三年(为公元前四九七年),知文子(荀跞)、韩简子(韩不信)、魏襄子(魏曼多)奉晋公之命讨伐范昭子(吉士射)和中行文子(荀寅),没有取得成功。“二子(即范昭子和中行文子)

  • 伴白云

    源见“白云心”。指隐居或僧道生活。宋 吴千能《水调歌头.澹氏人安在》词:“一床一枕,依然犹伴白云闲。”

  • 立仗马

    排立在宫门前为皇帝作仪仗的马。喻畏祸而不敢直谏的臣子。亦称“仗下马”。出自唐李林甫之语。李林甫事迹见“弄獐”条。李林甫为了阻止百官直接向皇帝进言政事,便威胁他们说:“你们看见那些立仗马了吗?终日无声,

  • 七步师旋

    《尚书.周书.牧誓》:“今予发,惟恭行天之罚。今日之事,不愆于六步、七步,乃止,齐焉。夫子勖哉!不愆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齐焉。勖哉夫子!尚桓桓,如虎如貔,如熊如罴,于商郊。”据传说,周武王

  • 刑不上大夫

    见〔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词语刑不上大夫】  成语:刑不上大夫汉语大词典:刑不上大夫

  • 凫短不能长

    同“凫胫鹤膝”。明冯惟敏《醉太平.家训》曲:“须知凫短不能长,再休提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