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盲人摸象

盲人摸象

《大般涅槃经》卷三二:“尔时大王,即唤众盲各各问言:‘汝见象耶?’众盲各言:‘我已得见。’王言:‘象为何类?’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芦菔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木臼,其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瓮,其触尾者言象如绳。”

摸象的盲人各根据自己摸到的一部分,便对象的形象作出了片面的结论。后因以“盲人摸象”、“盲人说象”、“瞎子摸象”,比喻对事物缺乏全面了解的片面观点。

元.黄溍《书袁通甫诗后》:“吾侪碌碌,从俗浮沈,与先生相去远甚,而欲强加评品,正如盲人说象,知其鼻者谓象如杵,知其牙者谓象如芦菔根。”


主谓 本为佛经里的故事,说的是几个盲人各自摸象,每人都凭自己摸到的部分来说出大象的形状,故说法不一。比喻只凭借主观对事物的片面了解,就作出以偏概全的论断。语本《大般涅槃经》卷32:“尔时大王,即唤众盲各各问言:‘汝见象耶?’众盲各言:‘我已得见。’王言:‘象为何类?’其触牙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尾者言象如绳。”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这也是生活”》:“于是所见的人或事,就如~,摸了脚,即以为象的样子像柱子。”△贬义。用于人的思想方法方面。→管窥蠡测未窥全豹 ↔千古卓识。 也作“盲人说象”。


盲人摸象”指胡乱猜想、以偏概全之意,口语中亦说成 “瞎子摸象”。

《涅槃经》三十二记载说,有位大王要大臣牵一头大象来,要眼睛看不见的盲者来 “看”象。盲人看不见,只好用手来摸。大王问他们道: “你们看这头大象像什么呀?”摸到象牙的说 “像萝卜根”,摸到耳朵的说 “像簸箕”,摸到脚的说 “像臼 ( jiù,石头凿成的舂米的器具) ”,摸到背脊的说 “像床”,摸到腹部的说 “像瓮”,摸到尾巴的说 “像绳”。于是,大王命如来佛来纠正他们 “以偏概全”的说法。

从 《涅槃经》的这个记载,我们可知 “象”是比喻佛性的,“盲人”是比喻一切众生的。“盲人摸象”乃佛家语,意谓众生难以全面认识佛性,正如盲人摸象一般。

盲人摸象”或 “瞎子摸象”,其义一般都会知晓,而其本为佛家语却不甚了了。后遂以此语喻片面、瞎猜、不明真相之义。


【词语盲人摸象】  成语:盲人摸象汉语词典:盲人摸象

猜你喜欢

  • 一馈十起

    同“一馈七起”。晋常璩《华阳国志.公孙述刘二牧志》:“古人一馈十起,辄沐挥洗,良有以也。”其他 馈,吃饭。形容事务繁忙。《淮南子·氾论训》:“当此之时,(禹)一馈而十起,一沐而三捉发,以劳天下之民。”

  • 五丁开道

    《艺文类聚》卷七引汉扬雄《蜀王本纪》:“天为蜀王生五丁力士,能献山,秦王(秦惠王)献美女与蜀王,蜀王遣五丁迎五女。见一大蛇入山穴中,五丁并引蛇,山崩,秦五女皆上山,化为石。”又卷九四引同书:“秦惠王欲

  • 共命禽

    同“共命鸟”。清钱谦益《庚寅人日示内》诗:“图花却喜同心蒂,学鸟应师共命禽。”

  • 赤髭

    同“赤髭白足”。清厉鹗《雪后宝石山》诗之二:“塔院微钟断烟火,耐寒犹有赤髭僧。”【词语赤髭】   汉语大词典:赤髭

  • 炫石为玉

    见“衔玉贾石”。宋·程颢《论王霸札子》:“苟以霸者之心而求王道之成,是炫石以为玉也。”【词语炫石为玉】  成语:炫石为玉汉语大词典:炫石为玉

  • 长安索米

    源见“索米长安”。谓在京城谋求俸禄。闽徐夤《嘉运》诗:“晨炊一箸红银粒,忆着长安索米秋。”

  • 有于

    源见“友于”。指兄弟。有,通“友”。唐高適《真定即事奉赠韦使君二十八韵》:“契阔惭行迈,羁离忆有于。”【词语有于】   汉语大词典:有于

  • 锦官城

    源见“锦里”。成都的别称。唐杜甫《春夜喜雨》诗:“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明陆采《明珠记.会内》:“但愿平安下三蜀,春风依旧锦官城。”【词语锦官城】   汉语大词典:锦官城

  • 咬钉嚼铁

    比喻刚强不屈的性格。《水浒传》第九回:“来往的,尽是咬钉嚼铁汉;出入的,无非沥血剖肝人。”并列 ①比喻意志坚定。《水浒传》9回:“来往的,尽是~汉;出入的,无非沥血剖肝人。”②谓一口咬定,决不反悔。《

  • 羹污

    宋代丁谓事。《宋史.寇准传》:“初,丁谓出准门,至参政,事准甚谨。尝会食中书,羹污准须,谓起徐拂之,准笑曰:‘参政,国之大臣,乃为官长拂须邪?’谓甚愧之。由是倾构日深。”倾构:倾轧构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