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黄齑三百瓮”。指过着清贫的生活。宋陆游《老学庵北窗杂书》:“直须消破黄齑尽,始是浮生结局时。”
汉.刘向《新序》卷四《杂事》:“昔者,楚熊渠子夜行,见寝石,以为伏虎;关弓射之,灭矢饮羽。下视,知石也。却复射之,矢摧无迹。熊渠子见其诚心,而金石为之开,况人心乎?”传说古代有叫熊渠子的人,夜行视石为
见“斗筲之人”。【词语斗筲小器】 成语:斗筲小器汉语大词典:斗筲小器
源见“郢匠挥斤”。郢匠挥斧斫鼻,尽除鼻上之泥而鼻不伤。因以“郢正”为以诗文就正于人的谦词。清缪彤《与颜光敏书》:“伏枕偶得二诗,书呈大方郢正。”【词语郢正】 汉语大词典:郢正
《晋书.羊祜传》:“帝……以祜为都荆州诸军事、假节,散骑常侍、卫将军如故。祜率营兵出镇南夏,开设庠序,绥怀远近,甚得江汉之心。”“疾渐笃,乃举杜预自代。寻卒,时年五十八年。……南州人征市日闻祜丧,莫不
源见“鸣琴化治”。称扬地方官吏廉政亲民。清李渔《赠荆州李雨商太守》诗:“堂上鸣琴山亦响,阶前舞鹤鸟俱驯。”
同“淡妆浓抹”。明刘基《顾周道山水图》诗:“兴来走笔如有神,浓抹淡妆无不好。”见“淡妆浓抹”。【词语浓抹淡妆】 成语:浓抹淡妆汉语大词典:浓抹淡妆
《礼记.内则》:“〔子生三月〕父执子之右手,咳而名之。”陆德明释文:“孩字又作咳。”后因以“孩名”指婴儿时期。唐元稹《招讨镇州制》:“因念自孩名之逮于羁丱,十三年不能为成人,岂忍一朝之忿,驱而杀之。”
见〔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主谓 要出游,须告知去处。语出《论语·里仁》:“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明·徐宏祖《徐霞客游记·续编》:“母王夫人勉之曰:‘志在四方,男儿事也。即语称~,不过稽远近
同“秦晋之好”。元乔吉《金钱记》三折:“我与你成就秦 晋之缘何如?”见“秦晋之好”。【词语秦晋之缘】 成语:秦晋之缘汉语大词典:秦晋之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