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管辂无年

管辂无年

三国志.魏书.方技传.管辂传》:“辂长叹曰:‘吾自知有分直耳,然天与我才明,不与我年寿,恐四十七八间,不见女嫁儿娶妇也。’”“是岁八月,为少府丞。明年二月卒,年四十八岁。”辂,音hé。

三国时,术士管辂,精于占卜,自叹寿命不过四十七、八,果死于四十八岁。后遂用为中年亡故之典。

唐.张九龄《眉州康司马挽歌词》:“刘桢徒有气,管辂独无年。”


主谓 管辂年少时聪颖博识,精通天文,妙于占卜,自知寿数不高,结果死时仅48岁。后人常用喻指没有寿数。唐·张九龄《眉州康司马挽歌词》:“刘桢徒有气,管辂独无年。”△用于描写哀挽或挽早逝之人。


猜你喜欢

  • 剡客

    源见“访戴”。原指东晋戴逵,后泛指隐士。唐杨巨源《奉酬端公春雪见寄》诗:“兴逸何妨寻剡客,唱高还肯寄巴人。”【词语剡客】   汉语大词典:剡客

  • 子晋鸾笙

    同“子乔笙鹤”。元丁鹤年《环翠楼歌》:“子晋鸾笙乘月过,王乔凫舄凌云还。”

  • 黄琼望

    《后汉书.黄琼传》:“黄琼字世英,江夏安陆人。”“永建中,公卿多荐琼者……琼至,即拜议郎,稍迁尚书仆射。”“永兴元年,迁司徒,转太尉,梁冀前后所托辟召,一无所用……梁冀既诛,琼首居公位,举奏州郡素行贪

  • 直弦

    同“直如弦”。《南史.郭祖深传》:“直弦者沦溺沟壑,曲钩者升进重沓。”【词语直弦】   汉语大词典:直弦

  • 耳顺之年

    《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六十而耳顺”指到了六十岁听别人言语便可辨别真假是非了。后以耳顺之年为六十岁的代称。

  • 调羹鼎

    源见“盐梅和鼎”。喻治理政事。明张凤翼《红拂记.仗策渡江》:“囊中黄石包玄妙,腰下青萍射斗牛。调羹鼎,济川舟,云龙风虎岂难投。”【词语调羹鼎】   汉语大词典:调羹鼎

  • 就有道而正焉

    就:靠近。有道:指有道德的人。 接近有德之人,向他学习,以改正自己的错误。语出《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宋.朱熹《沧州精舍谕学者》:“更

  • 徙牛屋

    《世说新语.雅量》:“褚公(裒)于章安令迁太尉记室参军,名字已显而位微,人未多识。公东出,乘估客船,送故吏数人,投钱唐亭住。尔时吴兴沈充为县令,当送客过浙江,客出,亭吏驱公移牛屋下。……公言色无异状如

  • 勿为楚相

    源见“优孟衣冠”。谓不入仕途。宋苏轼《送碧香酒与赵明叔教授》诗:“闻君有妇贤且廉,劝君慎勿为楚相。”

  • 斑衣戏舞

    同“斑衣戏彩”。宋刘克庄《贺新郎.实之用前韵为老者寿戏答》词:“老去聊攀莱子例,倒著斑衣戏舞。”【词语斑衣戏舞】   汉语大词典:斑衣戏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