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米颠拜石

米颠拜石

北宋书画家米芾(fú服)拜石为兄事。米芾(1051-1107年),字元章,人称米南宫、米颠。世居太原(今山西太原),迁襄阳(今湖北襄樊),后定居丹徒(今江苏镇江)。以恩补誝光尉,历知雍丘县、涟水军,以太常博士出知无为军,召为书画学博士,擢礼部员外郎,出知淮阳军。能诗文,文章新奇绝俗,不沿用前人的老路子。尤精于书法,笔势沉稳飞扬,有王献之笔意。画山水人物,自成一家,尤善长临模复制,能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又精于鉴赏判定古文物。只要遇到古代器物书画,就一定千方百计得到它才肯罢休。王安石曾经将米芾的诗句写在扇面上,苏轼也很喜欢他的诗。米芾的穿戴仿效唐人,风度潇洒,谈吐清畅,每到一地总有很多人围聚看他。又喜好清洁,以至成癖。他从不与人合用洗脸器具,举止也不拘礼法,极为奇特,时常被人传笑。无为州(在今安徽无为县)有一块大石,形状十分难看,米芾见了却极为高兴,说:“这块石头足应受我膜拜。”于是便整理衣冠,恭恭敬敬地面石而拜,称此石为兄长。由于他不能随波逐流,所以在仕途上屡遭挫折。

【出典】:

宋史》卷444《文苑传六·米芾传》13123-13124页:“芾为文奇险,不蹈袭前人轨辙。特妙于翰墨,沈著飞翥,得王献之笔意。画山水人物,自名一家,尤工临移,至乱真不可辨。精于鉴裁,遇古器物书画则极力求取,必得乃已。王安石尝摘其诗句书扇上,苏轼亦喜誉之。冠服效唐人,风神萧散,音吐清畅,所至人聚观之。而好洁成癖,至不与人同巾器。所为谲(jué决,奇特)异,时有可传笑者。无为州治(治所)有巨石,状奇丑,芾见大喜曰:‘此足以当吾拜!’具衣冠拜之,呼之为兄。又不能与世俯仰(随宜应付,随波逐流),故从仕数困。”

【例句】:

宋·费衮《梁溪漫志》卷6载周紫芝诗:“唤钱作兄真可怜,唤石作兄乃无贤。望尘雅拜良可笑,米公拜石不同调。” 宋·文天祥《周苍崖入吾山作图诗赠之》:“三生石上结因缘,袍笏横斜学米颠。” 清·张玉书等编《佩文韵府》载《苏米谈史》:“米芾好奇,知无为军,见立石颇奇,喜曰:‘此足以当吾拜。’命取袍笏,揖而拜之,每呼曰‘石丈’。”


猜你喜欢

  • 天寒白鹤归

    参见:鹤归华表

  • 金银气

    《史记.天官书》:“大水处,败军场,破国之虚,下有积钱,金宝之上,皆有气,不可不察。”《地镜图》:“凡观金玉宝剑铜铁,皆以辛之日,待雨止,明日平旦,亦黄昏夜半观之,所见光白者玉也,赤者金,黄者铜,黑者

  • 书癖

    源见“左传癖”。谓特别嗜好读书。唐高適《古乐府飞龙曲留上陈左相》:“公才山吏部,书癖杜荆州。”【词语书癖】   汉语大词典:书癖

  • 月中蟾蜍

    传说月中有蟾蜍,汉代张衡《灵宪》以为嫦娥奔月所化:“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以奔月。将住,枚筮之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姮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

  • 伯道嗣艰

    同“伯道之忧”。明阮大铖《燕子笺.妆女》:“尝怜你伯道嗣艰,谁知道弱女颠连。”【词语伯道嗣艰】   汉语大词典:伯道嗣艰

  • 三吐

    同“吐哺握发”。南朝 梁刘孝绰《司空安成王碑》:“德大心小,居高志卑,再握不倦,三吐忘疲。”

  • 天尺五

    源见“去天尺五”。谓与宫廷相近。宋方勺《泊宅编》卷六:“谁云天尺五,亲见玉皇来。”【词语天尺五】   汉语大词典:天尺五

  • 子路

    源见“结缨”。泛指大义凛然、不怕牺牲的勇士。《清平山堂话本.杨温拦路虎传》:“半千子路,五百金刚,人人有举鼎威风,个个负拔山气概。”【词语子路】   汉语大词典:子路

  • 揭竿

    同“揭竿而起”。《旧唐书.柳璨传论》:“李氏之失驭也……狐鸣鸱啸,瓦解土崩。带河砺岳之门,寂无琨 逖;奋挺揭竿之类,唯效敦 玄。”【词语揭竿】   汉语大词典:揭竿

  • 丸赤白

    源见“探丸借客”。喻指奸猾不法之举。清 王芑孙《秋怀》诗:“恶少数群丸赤白,好官平日毂丹朱。”【词语丸赤白】   汉语大词典:丸赤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