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南陔”。谓奉养父母的余暇。清赵翼《〈陔馀丛考〉小引》:“余自黔西乞养归,问视之暇,仍理故业,日夕惟手一编,有所得辄札记别纸。积久遂得四十余卷,以其为循陔时所辑,故名曰《陔馀丛考》。”清吴锡麒《〈
《晋书.王机传》附《王矩传》:“机兄矩,字令武。美姿容,每出游,观者盈路。初为南平太守,豫讨陈恢有功,迁广州刺史。将赴职,忽见一人持奏谒矩,自云京兆杜灵之。矩问之,答称:‘天上京兆,被使召君为主簿。’
源见“鲛人泣珠”。谓受恩施报。唐李颀《鲛人歌》:“泣珠报恩君莫辞,今年相见明年期。”
《汉书.李广传》:“莫府省文书”。晋.晋灼注:“或曰,卫青征匈奴,绝大莫,大克获,帝就拜大将军于幕中府,故曰莫府。莫府之名始于此也。”唐.颜师古注:“莫府者,以军幕为义,古字通单用耳。军旅无常居止,故
簠( ㄊㄨˇ tǔ 府)、簋( ㄍㄨㄟˋ guì 鬼):古食器,常用于祭祀。不饰:不整顿。旧时弹劾官吏贪污常用此语,是一种委婉的说法。《汉书.贾谊传》:“古者大臣有坐不廉而废者,不谓不廉,曰‘
源见“唾壶击缺”。谓发抒壮怀。清王铎《答周元亮》:“昨夜痛饮,左箫右觞,非敢如处仲击壶,而感慨悲歌,风雨鸡鸣,何啻呜咽也。”
不识不知:犹言不知古今。形容先民淳朴。帝:天帝,即自然。则:法则。 不知古今,自然地遵循上帝的法则。 表示一切听其自然,无为而治,或平平和和地生活。语出《诗.大雅.皇矣》:“帝谓文王,予怀明德。不
源见“子猷惜此君”。指竹。唐白居易《东楼竹》诗:“楼上夜不归,此君留我宿。”【词语此君】 汉语大词典:此君
同“一概量”。晋王羲之《自序草书势》:“百体千形而呈其巧,岂可一概而论哉?”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十章三:“然而天下事,却也未可机械地一概而论。”偏正 概,量米等粮食时刮平斗斛的器具。一概,一律。指对
《晋书.惠帝纪》:“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其蒙蔽皆此类也。”肉糜,即肉粥。晋惠帝司马衷以痴呆著称,天下荒乱,百姓饿死,他却说为什么不吃肉粥?由此可见其痴呆不明事理达到何种程度。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