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原指臣下以比喻向君上提出批评,君上不能怪罪而应引以为鉴戒。后则泛指朋友、同志之间的互相规戒,说话的人不负责任,而被批评者应注意汲取其中的积极方面。《诗》的体例分风、雅、颂;它的表现方法有赋、比、兴。所谓风,在上位的人用之以教化百姓,在下位的人用之以劝戒君上。既有原则而其方式又十分灵活。讽谏者可以无罪,而在上位者也可以其内容引为鉴戒,改进政治,所以称之为风。

【出典】:

诗经·毛序》:“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

【例句】:

后汉书·李云传·论》:“若夫托物见情,因文载旨,使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自戒,贵在于意达言从,理归乎正。 唐·白居易《与元九书》:“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言者闻者莫不两尽其心焉。”


其他 说话的人只要出于善意,即使说错了话也是无罪的;听的人即使没有所说的缺点,错误,也可引为警戒。语本《毛诗·序》:“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唐·白居易《与元九书》:“~。言者闻者,莫不两尽其心焉。”△多用于批评与受批评者的态度方面。→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词语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成语: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汉语词典: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猜你喜欢

  • 狼狈不堪

    ㄌㄤˊ ㄅㄟˋ ㄅㄨˋ ㄎㄢ láng bèi bù kān 456 ① 形容处境十分困难、窘迫。狼狈,困难窘迫的样子。宋 朱熹《与政府札子》:“近于三月六日视事之际,风痰大作,头目旋晕,几欲僵卧,

  • 触通

    同“触类旁通”。清侯方域《与陈定生论诗书》:“当其胜绝,变动难拘,是惟心知其意者,触通而已。”【词语触通】   汉语大词典:触通

  • 折柳

    “折柳”,或“折杨柳”是古代乐曲名,乐府诗题有《折杨柳》。北朝乐府民歌《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犹言行坐,躞蹀是小步行走的样子;座,同坐)吹长笛(行者和坐者都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 狗吠非其主

    吠:狗叫。非其主:不是它的主人。 狗对不是主人的人狂嗥。 比喻人各为其主。语出《战国策.齐策六》:“跖之狗吠尧,非贵跖而贱尧也,狗固吠非其主也。”《史记.淮阴侯列传》:“上曰:‘若教韩信反,何冤?

  • 食粟而已

    只会吃饭罢了。 表示无益于世。语出《孟子.告子下》:“曹交问曰:‘交闻文王十尺,汤九尺,今交九尺四寸以长,食粟而已,如何则可?’”宋.孙因《蝗虫辞》:“褒衣丽襦,市廛嬉媮。私第一占,终身晏如。食粟而

  • 循墙走

    《左传.昭公七年》:“及正考父佐戴、武、宣,三命兹益共。故其鼎铭云:‘一命而偻,两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孔子的祖先正考父,以沿墙而走,来表明自己谦恭卑退的为人恣态。后用为咏为人谦

  • 贾氏三虎

    《后汉书.贾彪传》载:贾彪字伟节,兄弟三人,当时并有高名,特别是最小的贾彪最为出众,时人有“贾氏三虎,伟节最怒”之语。后遂以“贾氏三虎”指同有名气的三兄弟。南朝 陈徐陵《代梁贞阳侯与荀昂兄弟书》:“贾

  • 敬事后食

    《论语.卫灵公》:“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邢昺疏:“言当先尽力敬其职事,必有勋绩而后食禄也。”后以“敬事后食”谓先做好分内工作然后享受应有待遇。明张居正《请叙录日讲诸臣疏》:“但臣等窃以敬事后食者,

  • 乘凫

    汉.应劭《风俗通义.正失》“叶令词”:“俗说孝明帝时,尚书郎河东王乔迁为叶令,乔有神术,每月朔常诣台朝。帝怪其来数(方术,办法)而无车骑,密令大史(主管天时历法阴阳的官)候望,言其临至时,常有双凫从东

  • 羊说

    同“屠羊说”。晋葛洪《抱朴子.嘉遁》:“羊说安乎屠肆,杨朱吝其一毛。”【词语羊说】   汉语大词典: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