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诛心之论

诛心之论

后汉书.霍谓传》:“谓闻《春秋》议,原情定过,赦事诛意,故许止虽弑君而不罪,赵盾以纵贼而见书。”李贤注:“晋史书赵盾弑其君。赵盾曰:‘天乎无辜!吾不弑君。’太史曰:‘尔为仁为义,人弑尔君而不讨贼,此非弑君如何?’此赦事诛意也。”其意为:春秋晋国赵盾放纵弑君的乱臣贼子,所以史官在史书上写他杀君。诛心:谴责人心。后因以“诛心之论”作为只推究其用心而定罪,不看实际行动而批评和议论别人动机的典故。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回:“青钿道:‘这几句所讲垂钓、博奕都切题,就只丽辉姐姐撕牌二字未免不切’。紫芝道:‘妹妹,你那里晓得,那时他虽满嘴只说未将剪子带来,其实只想以手代剪。这个‘撕’字乃诛心之论,如何不切!’”


偏正 揭穿他人行为动机的批评或深刻的议论。《镜花缘》90回:“那时他虽满嘴只说未将剪子带来,其实只想以手代剪。这个‘撕’字乃~,如何不切!”△多用于描写言论方面。


【词语诛心之论】  成语:诛心之论汉语词典:诛心之论

猜你喜欢

  • 去梯

    《后汉书.刘表传》载:刘表之子刘琦,因不见容于后母,问计于诸葛亮,亮不言。后刘琦请诸葛亮登楼,去其梯,道:“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而入吾耳,可以言未?”于是诸葛亮劝其效仿晋公子重耳居外发展。

  • 五羖

    《孟子.万章上》:“万章问曰:‘或曰:“百里奚自鬻于秦养牲者,五羊之皮食牛,以要秦穆公。”信乎?’孟子曰:‘否。不然,好事者为之也。’”万章所言,是百里奚自卖其身,得五羊皮,到秦替人喂牛,想要求秦穆公

  • 三寸犹在

    源见“张仪舌”。谓本领犹在,仍大有可为。三寸,指舌。唐王维《送秘书晁监还日本诗序》:“三寸犹在,乐毅辞燕而未老;十年在外,信陵归魏而逾尊。”

  • 高卧袁安

    同“僵卧袁安”。蒋同超《望雪感赋》诗:“沉冤汉女埋,高卧袁安出。”

  • 龙门扶风

    龙门、扶风本是汉朝史学家司马迁和班固的住址。龙门:在今山西省河津县西北和陕西省韩城县东北。扶风: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郊。《史记.太史公自序》:“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有子曰迁。迁生龙门。”《后汉书.班

  • 峨冠博带

    高耸的帽子和宽阔的衣带,是古代士大夫的装束。元代关汉卿《谢天香》剧第一折:“必定坐峨冠博带一个名士大夫。”见“高冠博带”。《三国演义》37回:“忽人报:‘门外有一先生,~,道貌非常,特来相探。’”【词

  • 走丸下坂

    源见“走丸”。比喻极其快速,不可阻挡。唐韦应物《易言》诗:“投石入水岂有碍,走丸下坂安得留?”

  • 燕隗

    源见“黄金台”。指战国时燕人郭隗。后用为君主礼遇贤士之典。唐张说《赴集贤院学士上赐宴应制得辉字》诗:“位将贤士设,书共学徒归。首命深燕 隗,通经浅汉 韦。”【词语燕隗】   汉语大词典:燕隗

  • 上池水

    《史记.扁鹊传》:“扁鹊者,勃海郡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少时为人舍长。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呼扁鹊与语曰:‘我有禁方,传与公,公勿泄。’乃出怀中药予扁鹊:‘饮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

  • 猴雕刺

    源见“棘端猴”。喻斗巧。唐杜牧《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韵》:“斗巧猴雕刺,夸趫索挂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