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豺狼横道

豺狼横道

西汉京兆尹孙宝在立秋那天,任命手下一位刚直不苟的官吏侯文担任京都东部地区的督邮,负责督察纠举所属各县违法奸邪之事。孙宝告诫侯文说:“现在天高气爽,正是鹰隼搏击狐兔之际,应严肃法纪,铲除邪恶,你所属各部内有这样的贪官污吏,应当铲除处罚的吗?”侯文抬头回答说:“要是没有这样的坏人,还要我这督邮干什么呢?”孙宝问:“是谁?”侯文说:“就是霸陵县的杜穉季。”孙宝又问:“还有谁?”侯文回答说:“豺狼横占着道路,就不应再问狐狸了。”孙宝默然不语。这里,以“豺狼”比喻大奸首恶,以“狐狸”比喻小奸小恶,意为对首恶不敢严惩,那么对等而下之者就不必过问了。后以此典指斥奸臣当权,横行无忌;或颂扬不畏强势、弹劾权贵的直臣。又作“豺狼当道”、“豺狼当路”等。

【出典】:

汉书》卷77《孙宝传》3259、3260页:“数月,(京兆尹孙宝)以立秋日署(侯)文东部督邮。入见,敕曰:‘今日鹰隼始击,当顺天气取奸恶,以成严霜之诛,掾部渠有其人乎?’文卬(áng昂,通“昂”)曰:‘无其人不敢空受职。’宝曰:‘谁也?’文曰:‘霸陵杜穉季。’宝曰:‘其次。’文曰:‘豺狼横道,不宜复问狐狸。’宝默然。”

【例句】: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纲列传》:“纲独埋车轮于洛阳都亭,曰:‘豺狼当路,安问狐狸!’” 晋·陈寿《三国志·杜袭传》:“袭曰:‘方今豺狼当路而狐狸是先,人将谓殿下避强攻弱,进不为勇,退不为仁。’” 唐·房玄龄《晋书·熊远传》:“孝怀皇帝梓宫未反,豺狼当涂,人神同忿。” 唐·杜甫《久客》:“狐狸何足道,豺虎正纵横。” 唐·元稹《加裴度镇州四面招讨使制》:“期于尽脱网罗,岂欲驱之陷阱?而豺狼当道,荆棘牵衣。” 宋·胡铨《好事近》:“欲驾中车归去,有豺狼当辙。” 宋·乐雷发《雪莲见示送赵东岩巡部》:“山中貍豹随吟旆,部内豺狼入按章。” 元·孛罗御史《-枝花·辞官》:“尽燕雀喧檐聒耳,任豺狼当道磨牙。” 清·孔尚任《桃花扇》:“那时权飞烈焰,用着他当道豺狼”。 清·方觐《定兴县谒杨忠愍祠》:“何须冠獬豸,直欲问豺狼。” 清·许宗衡《中兴乐·初秋同人登龙树寺》:“十年冠剑独昂藏,古来事事堪伤。狐狸谁问,何况豺狼?蓟门山影茫茫。”


见“豺狼当道”。《汉书·孙宝传》:“史曰:“‘~,不宜复问狐狸。’”


【词语豺狼横道】  成语:豺狼横道汉语词典:豺狼横道

猜你喜欢

  • 垂杨生左肘

    源见“柳生左肘”。泛称生病。唐王维《老将行》诗:“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

  • 一片花飞减却春

    落花片片飞舞,使春光大为减色。 形容暮春景象。语出唐.杜甫《曲江》:“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宋.韦骧《减字木兰花.惜春词》:“韶华几许,鶗鴂声残无觅处。莫自因循,一片花飞减却春。”

  • 屈原行吟

    源见“泽畔吟”。借指贬官失意者的吟诵悲叹。清黄景仁《衡山高和赵味辛送余之湖南即以留别》诗:“渔父拿舟入烟水,屈原行吟意未已。千古骚人且如此,我辈升沉偶然耳。”

  • 南州冠冕

    《三国志.蜀书.庞统传》:“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统弱冠往见徽,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渐显。”冠冕,本指帽子,这里司马徽因羡慕庞统的才能超群,用

  • 北门之管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杜预注:“管,钥也。”后以指称军事要地或守御重任。宋王禹偁《右卫上将军赠侍中宋公神道碑》:“初登南郑之坛,

  • 水洒面

    《旧唐书.李白传》:“帝(唐玄宗李隆基)坐沉香亭,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洒面,稍解,援笔成文。”后以此用为李白逸事的典故,或转用为摹写雨点。宋.苏轼《有美堂暴雨》诗:“唤起谪仙泉洒面,倒

  • 以规为瑱

    规:规谏,劝诫。瑱( ㄊㄧㄢˋ tiàn ):古人垂在冠冕两侧用以塞耳的玉坠。 把规谏当作耳坠一样的装饰品。 表示没有诚意听取规谏之言。语出《国语.楚语上》:“灵王虐,白公子张骤谏。王病之,曰:

  • 耳习目染

    见“耳濡目染”。老舍《四世同堂》1:“还有,老人自幼自长在北京,~的和旗籍人学了许多规矩礼路。”【词语耳习目染】  成语:耳习目染汉语大词典:耳习目染

  • 景阳妆

    《南史.后妃上.武穆裴皇后传》:“宫内深隐,不闻端门鼓漏声,置钟于景阳楼上,应五鼓及三鼓。宫人闻钟声,早起妆饰。”南朝齐武帝时,每晨以景阳楼钟声为宫中号令,闻之则起,梳妆打扮。后遂用为咏宫女之典。唐.

  • 前箸筹

    源见“留侯借箸”。指出谋划策。清黄遵宪《题樵野丈运甓斋话别图》诗:“恨不后车从,参与前箸筹。”【词语前箸筹】   汉语大词典:前箸筹